1月8日夜間22時59分,發生心宿二合月,此時月相近眉月。心宿二亮度1.1等,與月球相距約0.78°,兩天體皆在地平線下不可見。於隔天日出前向東南方天空搜尋,可見月球、金星、水星,由右上至左下呈弧形排列,心宿二恰巧位於眉月與金星之間下方,組合成一幅有趣的天文美景。

天文上所稱的「合」,是指兩個天體在天空中經度相同,此時這兩個天體看起來比較接近。由於月球比其他星體距離地球要近得多,所以在不同地點所看到的月球位置也會有些許不同,最多可達約2度,也就是約滿月直徑4倍的差異。因此,若在某個地點出現兩天體經度相同的「合」天象,在其他某些地點就有可能因為在「合」出現的時刻前後,兩天體之間的角距離太小,看起來過於接近而變成相互遮蔽的「掩星」天象。
本次的心宿二合月在北美洲的大部分地區將會觀察到月掩心宿二的天象,可惜臺灣不可見。(編輯/蔡承穎)

圖說:於2024年1月8日,發生於北美洲的月掩心宿二區域圖。其中:青色實線代表掩入與復出發生於地平線以上的區域界線,白色實線代表掩星發生於夜間的區域界線,藍色實線代表掩星發生於晨昏交界處的區域界線,紅色虛線代表掩星發生於日間的區域界線。至於此範圍外的區域,就是發生心宿二合月的地區。圖片來源:Occult V4 掩星計算軟體。

圖說:在美國洛杉磯市,於當地時間2024年1月8日05時39分起月掩心宿二。
※ 本文由萌芽機器人自動轉貼自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網站,並有透過程式自動轉換字串,內容僅供參考,若有任何錯誤之處還請見諒!
關於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又被稱為台北市立天文館或台北天文館,座落於臺灣臺北市士林區的臺北科學藝術園區內,隸屬於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創立於 1996 年 11 月 7 日,於 1997 年 7 月 20 日正式全面開放。其起源可追溯至臺灣的第一座天文教育機構,即「臺北市立天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