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季星空中,天鵝座附近有一顆極具觀賞價值的長週期變星—天鵝座χ(Chi Cygni)。該星為一顆米拉型變星,視星等變化幅度驚人,亮度變化約為2萬3,000倍。2025年8月,天鵝座χ將從亮度14.2等,肉眼無法辨識的黯淡恆星,增亮至肉眼可見的3.3等,使其在天鵝座「頸部」位置彷彿出現一顆全新亮星,成為夏季夜空中的矚目焦點。

天鵝座χ距地約553光年,屬於典型的米拉變星,變光週期約為408日。這類變星為進入恆星演化末期的紅巨星,質量通常與太陽相近或略大。由於恆星內部結構因衰老而呈現不穩性,米拉變星體積會產生週期性的膨脹與收縮,進而導致大小與光度大幅度變化。天鵝座χ的亮度可從14.2等變化增亮至3.3等,為少數可在達最大亮度時,為肉眼可見(亮於3.5等)的米拉變星之一,另一顆為著名的蒭藁增二(鯨魚座ο),最大亮度可達2.0等。
儘管這類變星的最大亮期通常僅持續數週,且不一定落在合適欣賞的季節,但天鵝座χ恰巧於北半球夏季時達最大亮度,觀賞條件極為有利。天文愛好者不妨把握這段難得的時間,目睹這顆恆星於宇宙生命終期所展現劇烈的光度變化現象。(編輯/蔡承穎)
※ 本文由萌芽機器人自動轉貼自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網站,並有透過程式自動轉換字串,內容僅供參考,若有任何錯誤之處還請見諒!
關於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又被稱為台北市立天文館或台北天文館,座落於臺灣臺北市士林區的臺北科學藝術園區內,隸屬於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創立於 1996 年 11 月 7 日,於 1997 年 7 月 20 日正式全面開放。其起源可追溯至臺灣的第一座天文教育機構,即「臺北市立天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