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6日訊】英國漢學家、古文字數字化先驅魏安(Andrew Christopher West)7月10日逝世,享年65歲。他以數字技術讓中國契丹文、八思巴文、西夏文等瀕危古文字,在手機、電腦上顯示。

魏安在北京居庸關西夏文石刻前,攝於2013年
魏安1960年生於蘇格蘭,早年先後在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北京語言學院研習中文,後赴普林斯頓大學師從浦安迪教授,以《三國演義》版本考據獲博士學位。他的著作《三國演義版本考》革新古典小說文字分析方法,奠定他早期的學術地位。
1990年代中期,魏安將研究重心轉向中國遼、金、元三朝少數民族文字,系統整理倫敦大學亞非學院《馬禮遜藏書書目》,全力投入契丹文、女真文、八思巴文及西夏文的數字化儲存。其中,他主導的八思巴文編碼方案2006年納入Unicode 5.0國際標準,讓這一蒙古帝國官方文字在數字時代「活」起來,同時推動西夏文、女真文編碼制定,為瀕危文字存續築起技術屏障。
為讓學術成果普惠學界,他獨立開發免費多語言工具BabelPad文字編輯器與BabelMap字元對映工具,支援中文、西夏文等複雜文字處理,成為全球東亞古文字研究者的「必備利器」。
“北京話叫𤭢釘格”——魏安在編輯維基百科條目「石頭、剪刀、布」時留下的編輯摘要
作為優秀的維基人,魏安以BabelStone(意為「巴別塔石」)為使用者名稱活躍於維基百科。在英文維基百科,他累計完成1.5萬餘筆編輯,撰寫或大幅改進至少104篇條目,內容涵蓋語言學家、考古學家傳記及東亞文物、古建、古文字等領域;在維基文庫、維基媒體亦有諸多貢獻。精通中文的他,在中文維基百科也有近百筆編輯,幾乎每筆都附編輯摘要,最後一次編輯定格於2025年2月。2010年10月,他獲評為英文維基百科「每日維基人」。魏安離世後,維基百科社群按慣例將其訃告列入已經逝世的使用者列表,並在其使用者頁、討論頁新增緬懷模板,以維基人標準流程送別這位學者。
美國語言學家葉密豪(Michael Everson,65歲)在悼文中痛惜:「我們失去了文字編碼領域的一位巨人。」他透露,魏安生前正籌備多部西夏文研究著作及《水滸傳》新版本,其遺孀魏巍(音譯,Wei-Wei)已公開相關密碼,學界或將接力完成這些未竟之作。悼文以佛教三法印中的「諸行無常」作結——這有佛教核心教義意指世間萬物皆處於流轉變化之中,沒有永恆不變的存在。
從蘇格蘭到東亞,從紙本考據到數字編碼,魏安用65載人生踐行「巴別塔石」的寓意——打破文字隔閡,讓文明在數字時代永續傳承。
※ 本文由萌芽機器人自動轉貼自維基新聞,並有透過程式將可能的簡體中文自動轉換為台灣正體中文,新聞內容僅供參考,若有任何錯誤之處還請見諒!
關於維基新聞:他們是一群志願者,使命是建立一個高品質,更新迅速,內容公正準確,且具有新聞價值的網站。所有在維基新聞網站內的內容都在自由版權許可下發布。這使得他們的內容能夠被自由的重新發佈與使用,並希望對全球數位資訊共享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