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在7月中穿越了金牛座的頭部之後,8月初繼續往雙子座的腳邊移動,並在8月2日至3日接近M35鞋釦星團、猴頭星雲等深空天體。相當適合天文攝影愛好者以長鏡頭搭配赤道儀進行拍攝紀錄。
M35鞋釦星團是一個視直徑與滿月相當的疏散星團,視星等約為5.3等,距離地球約2970光年。目前可以確定的成員數量約在3、400顆左右,總質量可達太陽的1600倍,估計年齡僅1億年,算是相當年輕的星團。而在不遠處的猴頭星雲,在NGC星表由2174及2175號組成,是一個位於獵戶座範圍內的發射星雲。猴頭星雲的視星等約為6.8等,裡頭除了包含一個年輕的星團之外,還有不少由不透光的塵埃組成的恆星形成區。
金星在6月1日達西大距之後,持續往太陽方向移動,儘管日出前的仰角越來越低,但在8月初亮度還有-4.0等,仍是天空中不可忽視的存在。金星在8月2至3日大約於凌晨2:33-2:34東升,建議可選擇空氣乾淨、遠離光害的觀測地點,利用裝上長鏡頭的相機搭配赤道儀進行長時間追蹤及曝光,將有機會把金星、M35及猴頭星雲一同拍攝下來。不過,當天約從3:59開始便是天文曙光時刻,拍攝的同時也得留意所剩不多的夜晚時光。(編輯/王彥翔)
2025/8/3 凌晨金星及週邊深空天體位置示意圖。儘管金星十分明亮,但週邊天體的亮度相較之下都很昏暗,拍攝及後製時須特別留意。
※ 本文由萌芽機器人自動轉貼自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網站,並有透過程式自動轉換字串,內容僅供參考,若有任何錯誤之處還請見諒!
關於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又被稱為台北市立天文館或台北天文館,座落於臺灣臺北市士林區的臺北科學藝術園區內,隸屬於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創立於 1996 年 11 月 7 日,於 1997 年 7 月 20 日正式全面開放。其起源可追溯至臺灣的第一座天文教育機構,即「臺北市立天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