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將於7月25日達衝,全年觀測最佳時機來臨。
臺灣時間7月25日14時33分,冥王星將到達「衝」的位置,此時地球正位於太陽與冥王星之間,三者幾乎成一直線。這是一年中冥王星最接近地球、亮度最亮(約14.4等)、視直徑最大的時候(約0.1角秒),適合使用中大型望遠鏡進行觀測。即使在衝時,冥王星距離地球仍達約50億公里,亮度遠低於肉眼可見極限,建議使用5公分口徑以上望遠鏡並搭配長時間曝光相機來拍攝。目前冥王星位於摩羯座,在衝的前後幾週內整夜可見,並於午夜前後達到仰角最高的位置,約南方42度左右。

圖說:7月25日0時冥王星位置模擬畫面。近期冥王星位於摩羯座,於衝的前後,冥王星整夜可觀測,並於午夜前後仰角最高,約南42度。
至今仍只有美國的新視野號探測器在2015年近距離掠過冥王星,拍下其表面冰原、山脈、峽谷與沙丘等地貌細節。近年觀測與研究亦揭示冥王星的更多奧秘。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發現其大氣中存在多層藍色有機霧層,能吸收紫外線並有效輻射紅外線,顯示其冷卻機制相當特殊;另外也有理論指出,冥王星與其最大衛星冥衛一可能原為兩個獨立天體,經「親吻-俘獲」過程進入共軌系統,此假說挑戰傳統劇烈撞擊說,並有助於理解古柏帶中雙小天體的形成機制。
冥王星於1930年被發現,當時被列為太陽系九大行星的第九顆,繞行太陽一週需時約248年,至今仍未走完一圈。2006年國際天文聯合會重新定義行星分類後,將冥王星歸為矮行星,並賦予小行星序號 (134340) Pluto。(編輯/段皓元)
※ 本文由萌芽機器人自動轉貼自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網站,並有透過程式自動轉換字串,內容僅供參考,若有任何錯誤之處還請見諒!
關於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又被稱為台北市立天文館或台北天文館,座落於臺灣臺北市士林區的臺北科學藝術園區內,隸屬於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創立於 1996 年 11 月 7 日,於 1997 年 7 月 20 日正式全面開放。其起源可追溯至臺灣的第一座天文教育機構,即「臺北市立天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