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越 65,000 光年玉夫座星系的照片
- 韋伯太空望遠鏡觀察星暴星系
- NASA SPHEREx 任務與世界分享其全天空地圖
- 暗物質粒子探測器獲得高精度宇宙射線硼譜
- 機器學習應用於模擬星系演化和超新星爆炸
跨越 65,000 光年玉夫座星系的照片 原文
圖說:玉夫座星系
圖片來源: ESO via AP1
- 歐洲南方天文臺(ESO)釋出一張極高解析度的玉夫座星系(NGC 253)影像,為目前最清晰的寬視野影像之一。
- 玉夫座星系(NGC 253)是星暴星系,恆星活動活躍,它位於南半球玉夫座,距離地球1100萬光年,用雙筒望遠鏡或小型望遠鏡很容易觀測到。
- 科學家利用歐洲南方天文臺的甚大望遠鏡(Very Large Telescope )對該星系進行了約50小時的觀測,將100多張照片拼接起來,最後形成了這張橫跨6.5萬光年,幾乎覆蓋了整個星系的照片。
- NGC 253的最新快照包含數千種顏色,星系中恆星、氣體和塵埃的顏色越豐富,就提供更多線索來瞭解它們的年齡、成分和運動。
- 團隊已發現500個行星狀星雲,這些星雲由瀕死恆星的氣體和塵埃組成,可以作為宇宙里程的標記,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雜誌。
韋伯太空望遠鏡觀察星暴星系 原文
- 研究團隊使用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的 NIRCam 與 MIRI,深入觀測距離約 1,200 萬光年的「雪茄星系」M82,M82是一個典型的星爆星系。
- 紅外影像揭示塵埃與PAH(多環芳香碳氫化合物)氣體結構,影像呈現明亮散佈的塵埃帶與PAH氣體絲狀結構,並可見超級恆星團形成區與超新星遺跡。
- M82 中的超級恆星團是此星系亮度增強的主要原因。該超星系團擁有約10萬顆恆星,其中一些恆星的數量甚至比一些球狀星團還要多。
- 星系需要充足的氣體才能形成星暴星系,而M82很可能透過與鄰近星系M81的引力互動作用獲得了氣體注入,這對星系每1億年左右互相繞行一次,這些相互作用使M82變形為細長的雪茄形狀,並將M82外圍區域的氣體輸送到其核心,為其恆星形成提供了能量。
- M82 未來還會經歷更多星暴週期。最終M82和M81會合併成一個星系,而該次合併很可能會引發一場大規模、混亂的星暴事件。
NASA SPHEREx 任務與世界分享其全天空地圖 原文
- NASA於2025年3月將近紅外空間望遠鏡 SPHEREx(Spectro Photometer for the History of the Universe, Epoch of Reionization and Ices Explorer)成功送上軌道展開任務。
- SPHEREx將以0.75至5 μm共102個波段,對整個天空進行光譜掃描,預計兩年內拍攝四次,涵蓋約4.5億個星系與超過1億恆星。
- 透過高解析度光譜分析,探索宇宙早期「再電離」過程與宇宙暴脹的物理機制,並揭示星系演化、銀河系中冰凍水和有機分子的分佈。
- 任務團隊每60天定期釋出資料,包含校正後影像、光譜與目錄,以方便全世界的研究者再利用。
- SPHEREx資料能支援JWST、歐洲的Euclid任務與Nancy Grace Roman望遠鏡的研究。
- SPHEREx是首個以102波段光譜掃描全天的太空望遠鏡,不只揭示早期宇宙與冰層成分,也為全球天文社群提供強大的觀測資源。
暗物質粒子探測器獲得高精度宇宙射線硼譜 原文
- 中國「悟空號」太空衛星 DAMPE(Dark Matter Particle Explorer暗物質粒子探測器)配備了目前最厚的氧化鉍鍺量能器,獲得了高精度宇宙線硼能譜,研究成果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
- 利用DAMPE資料,研究人員發現硼譜在182 GeV/n左右存在顯著的「硬化」特徵,研究表明次級硼譜的硬化程度大約是初級宇宙射線(質子和氦核)的兩倍,同時硼碳通量比和硼氧通量比的硬化程度保持一致。
- 這些結果與理論預測相一致,表示宇宙線硼是透過涉及初級宇宙線(例如碳和氧)和星際物質的碎裂反應產生的。
- DAMPE首度在高能範圍內揭示宇宙射線硼能譜的硬化現象,不僅印證次級粒子的生成理論,也為射線傳輸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精準觀測。
機器學習應用於模擬星系演化和超新星爆炸 原文
- 科學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結合機器學習的數值模擬方法,顯著提升模擬星系演化與超新星爆炸的效率。
- 傳統數值模擬難以捕捉超新星殼層擴充套件等關鍵事件,研究團隊利用機器學習模型,將時間解析度提高至數百年的級別,成功模擬了恆星形成與星系外流等動態過程。
- 新方法使模擬速度提高約四倍,顯著減少計算資源需求,此研究為理解銀河系起源及其關鍵元素的形成過程提供了新視角,並展示了機器學習在天體物理領域的應用潛力,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天體物理期刊》。
※ 本文由萌芽機器人自動轉貼自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網站,原始上版日期為 2025-07-06T07:57:00,並有透過程式自動轉換字串,內容僅供參考,若有任何錯誤之處還請見諒!
關於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又被稱為台北市立天文館或台北天文館,座落於臺灣臺北市士林區的臺北科學藝術園區內,隸屬於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創立於 1996 年 11 月 7 日,於 1997 年 7 月 20 日正式全面開放。其起源可追溯至臺灣的第一座天文教育機構,即「臺北市立天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