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知回顧:
NASA 更新小行星 2024 YR4 尺寸估計與撞月機率
月光幹擾觀測!小行星 2024 YR4 撞擊機率再下調
小行星 2024 YR4 將於2032年底撞地球?
本月,NASA 與 ESA 公佈了小行星 2024 YR4 的最新觀測資料。該小行星雖已排除撞擊地球的風險,但在 2032 年 12 月撞擊月球的機率仍有約 1/25。此時值「國際小行星日」(6 月 30 日)前夕,也讓太空防禦議題再次成為關注焦點。
從發現到預測
2024 YR4 是由 ATLAS 望遠鏡系統於 2024 年 12 月底在智利 Cerro Pachón 發現的一顆近地小行星,經國際小行星中心確認後列入臨時編號物件。初步估計其直徑約為 40 至 90 公尺,約為一座足球場的一半至接近全長,軌道型別屬於阿波羅小行星。今年 3 月至 5 月間,NASA 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三度觀測該小行星,並結合地面資料,發現它具有近乎扁平的旋轉盤狀外形,自轉週期僅約 20 分鐘。2024 YR4 是少數能以紅外波段詳細描繪形狀與旋轉的小型天體之一,這些觀測也為後續的撞擊風險評估提供了關鍵引數。

圖說:2025 年 3 月,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拍攝的小行星 2024 YR4 紅外線觀測影像。CREDIT: NASA, ESA, CSA, STScI, A Rivkin (JHU APL)
地球解除警報,月球風險升高
根據最新公佈的資料,這顆小行星將於 2032 年 12 月 22 日接近地月系。NASA 與 ESA 均已排除其撞擊地球的可能性,但撞擊月球的機率目前被更新為約 1/25(約 4.3% 數字將隨時更新),比今年稍早的估計顯著提高。雖然仍屬低機率事件,但這項更新已引起天文與太空防禦單位的高度注意。尤其在月球即將作為載人任務中繼站之際,一場天然撞擊可能帶來觀測與結構安全上的雙重挑戰。
若撞擊發生,會帶來什麼?
若撞擊真的發生,預估將在月球表面形成一個約 1 公里直徑的新撞擊坑。雖然月球本身無需防禦,撞擊也不會對月球軌道執行有任何影響。但撞擊所造成的拋射物有可能進入地球同步軌道範圍,對部分衛星系統造成幹擾風險。這也提醒我們,太空防禦的範疇不應限於地球,整個地月系統的安全亦不可忽視。此類潛在撞擊的分析,有助於我們理解與準備未來可能對地球更具威脅性的事件,也與聯合國自 2019 年設立「國際小行星日」的初衷,紀念 1908 年的通古斯撞擊事件,不謀而合。
持續監測與未來觀測機會
根據國際小行星中心提供的軌道資料,2028 年底 2024 YR4 將有一次較近距離的接近地球機會,屆時可望大幅縮小其軌道引數的不確定性,進一步確認 2032 年的實際撞擊風險。該次接近事件亦將有助於韋伯望遠鏡或其他新一代探測裝置進行更精確的觀測與分析。(編譯 / 段皓元)
相關影片
Asteroid 2024 YR4: from discovery to potential lunar impact
參考資料:ESA, NASA
※ 本文由萌芽機器人自動轉貼自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網站,原始上版日期為 2025-06-29T10:27:00,並有透過程式自動轉換字串,內容僅供參考,若有任何錯誤之處還請見諒!
關於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又被稱為台北市立天文館或台北天文館,座落於臺灣臺北市士林區的臺北科學藝術園區內,隸屬於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創立於 1996 年 11 月 7 日,於 1997 年 7 月 20 日正式全面開放。其起源可追溯至臺灣的第一座天文教育機構,即「臺北市立天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