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只有一個月球嗎?最新研究認為,去年剛被發現的小行星2024 PT5可能是在很久以前的一次巨大撞擊中被撞離月球的岩石。若研究為真,這將是已知的第二個在地球軌道附近執行的天體。
2024年8月,南非的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塊在地球附近執行的新岩石,目前被賦予臨時編號2024 PT5。2024 PT5與地球間的相對速度僅為每秒2公尺,在我們觀測者眼中看起來移動相當緩慢。迄今為止,只有另外九顆小行星在最接近地球時被觀測到執行速度如此緩慢。
研究團隊透過近地天體巡天任務(MANOS)望遠鏡所獲得的可見光與近紅外線進行分析,發現這不是普通的小行星。研究發現2024 PT5的成分與阿波羅計畫等登月任務帶回的月球岩石成分相近,意味著2024 PT5可能是從月球表面逃脫的岩石。2024 PT5的直徑推估僅8至12公尺,雖然在2024年他的移動速度與地球相近,但目前已逐漸轉換軌道,科學家估計下次得等到2055年才會再次與他近距離相遇。

圖說:天文學家利用兩米望遠鏡於2024年11月所拍攝2024 PT5影像
不過,2024 PT5並不是科學家們發現的第一個地月之外的月球岩石。2016年發現的469219號小行星Kamoʻoalewa在2021年的研究中,被認為是從月球背面直徑22公里的布魯諾隕石坑(Giordano Bruno crater)撞飛出來的岩石。然而,Kamoʻoalewa的軌道非常穩定,幾乎和地球並肩繞著太陽而行,而且存在時間似乎比2024 PT5還長許多。
科學家認為在太空當中應該還有很多這類「偽裝」成小行星的月球岩石。團隊計畫繼續利用MANOS的望遠鏡尋找其他有可能的月球碎片,也期待更多人投入研究,好讓我們能評估這類小行星與地球相撞的機率。(編譯/王彥翔)
※ 本文由萌芽機器人自動轉貼自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網站,原始上版日期為 2025/05/04 14:01:00,並有透過程式自動轉換字串,內容僅供參考,若有任何錯誤之處還請見諒!
關於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又被稱為台北市立天文館或台北天文館,座落於臺灣臺北市士林區的臺北科學藝術園區內,隸屬於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創立於 1996 年 11 月 7 日,於 1997 年 7 月 20 日正式全面開放。其起源可追溯至臺灣的第一座天文教育機構,即「臺北市立天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