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HEREx太空望遠鏡(Spectro-Photometer for the History of the Universe, Epoch of Reionization and Ices Explorer)首次在太空中啟動了它的偵測器。它在3月11日發射升空後,3月27日拍攝了第一張照片,雖然這些影像還沒經過校正,尚不能直接用於科學研究,但已讓人一窺SPHEREx的廣闊視野,影像中每個亮點都是一個光源,像是恆星或星系,每張照片預計能捕捉超過10萬個這樣的光源。SPHEREx每次拍攝都會產生6張影像,每個偵測器一張,上面3張影像顯示的天空區域與下面3張相同,其完整視野約是滿月的20倍。預計4月底正式科學任務開始後,每天可以拍攝約600張像這樣的影像。

圖說:在此未校準的SPHEREx影像中,每張都包含超過10萬個偵測到的光源,包括恆星和星系。右側的兩個插圖放大了一張圖片的部分,展示望遠鏡捕捉微弱、遙遠星系的能力。為了方便觀看,皆以灰階而非可見光顏色處理。圖片來源:NASA/JPL-Caltech
SPHEREx探測到的是人眼看不見的紅外光,為了拍攝第一批影像,科學團隊為其捕獲的每個紅外線波長分配了可見的顏色,6個SPHEREx偵測器均有17個獨特的波段,每6張影像曝光總共有102種色調。透過這種方式分解顏色,可以揭示物體的組成或到星系的距離。有了這些資料,就能研究從宇宙誕生後不到一秒的物理現象,到我們銀河系中水的起源等等主題。在過去兩週裡,SPHEREx的偵測器和其他硬體已冷卻至最終溫度約攝氏零下 210度(太熱會干擾觀測結果),新影像也顯示望遠鏡的聚焦正確(對焦在發射前就已完成,進入太空後無法再調整)。
哈伯和韋伯太空望遠鏡的設計,是為了詳細地瞄準太空中的某個小區域,而 SPHEREx則是巡天望遠鏡,它看的是整片天空。它們的觀測結果結合後,將有助於科學家對宇宙有更深入的瞭解。SPHEREx的主要任務期為兩年,期間會掃描整個天空4次,利用光譜分析的技術收集來自數億顆恆星和星系的光,其波長比任何其他巡天望遠鏡都要多。當光進入SPHEREx時,會被分到兩個方向,各自通向一排三個偵測器。這些偵測器就像是它的眼睛,而上面裝著的濾光片,如同有色眼鏡,但和普通的彩色濾鏡只讓單一顏色透過不一樣,SPHEREx的濾鏡比較像是彩虹眼鏡,從濾鏡頂端到底部,它允許透過的波長是漸變的。SPHEREx預計在未來兩年裡,製作出有史以來最完整的紅外線全天空地圖,這份「宇宙全景圖」將會成為未來很多天文研究的基礎資料,也可能幫助我們解開許多宇宙奧秘。(編譯/趙瑞青)
資料來源:NASA
※ 本文由萌芽機器人自動轉貼自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網站,原始上版日期為 2025/04/05 15:38:00,並有透過程式自動轉換字串,內容僅供參考,若有任何錯誤之處還請見諒!
關於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又被稱為台北市立天文館或台北天文館,座落於臺灣臺北市士林區的臺北科學藝術園區內,隸屬於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創立於 1996 年 11 月 7 日,於 1997 年 7 月 20 日正式全面開放。其起源可追溯至臺灣的第一座天文教育機構,即「臺北市立天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