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卓X光觀測衛星(Chandra X-ray Observatory)拍攝到蜘蛛星雲(Tarantula Nebula)目前最深度的X射線影像,讓我們更瞭解恆星的誕生和發展。蜘蛛星雲位於南天的劍魚座,距離地球約17萬光年。這個星雲也被稱為NGC 2070或30 Doradus,是大麥哲倫星系(Large Magellanic Cloud)的一部分,也是本星系群中最重要且大規模的恆星形成區。在它的核心有一個特別豐富的年輕星團R136,包含了已知質量最大的恆星。恆星風和超新星將蛛狀星雲雕刻成令人驚嘆的弧形、柱狀和氣泡。
![/001/Upload/439/relpic/56694/9355964/8c04dee8-8596-4629-9498-42950c810d83.jpg](https://www-ws.gov.taipei/001/Upload/439/relpic/56694/9355964/8c04dee8-8596-4629-9498-42950c810d83.jpg)
圖說:錢卓所拍攝蜘蛛星雲。圖片來源: NASA / CXC / Penn State University / Townsley et al.
這個星雲跟銀河系內的其他恆星誕生區很不一樣。一般來說,銀河系內部的旋轉運動會讓星雲的結構變得混亂,但蜘蛛星雲所在的位置很特別,沒有這種影響,所以它能穩定地持續誕生新星,至今已持續2,500萬年之久,並且達到恆星爆發等級。如今,它中央大質量星團R136有100萬至200萬年歷史,其中包含本星系群中最豐富的年輕恆星群,包括已知質量最大的恆星。
此外,與銀河系大質量恆星形成區域相比,蜘蛛星雲的位置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幾乎面對面的低金屬豐度恆星暴實驗室,其中間吸收率低,距離眾所周知。新的蜘蛛星雲X射線影像包含了來自大型錢卓計畫的資料,該計畫涉及約23天的觀測時間,大大超出了錢卓之前對該星雲進行的1.3天觀測時間。探測到3,615個X射線源包括大質量恆星、雙星系統、仍在形成過程中的明亮恆星以及小得多的年輕恆星團。
研究人員也確定了迄今為止在蜘蛛星雲中探測到的最古老的X射線脈衝星候選者PSR J0538-6902。研究團隊表示在X射線中可以看到大量彌散的熱氣體,這些氣體來自不同的來源,包括大質量恆星風和超新星爆炸噴出的氣體。在可預見的未來這些資料集將成為研究恆星形成區域彌散X射線發射的最佳資料。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Astrophysical Journal Supplement Series》期刊上。(編譯/趙瑞青)
資料來源:SCI NEWS
※ 本文由萌芽機器人自動轉貼自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網站,原始上版日期為 2025/02/13 11:44:00,並有透過程式自動轉換字串,內容僅供參考,若有任何錯誤之處還請見諒!
關於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又被稱為台北市立天文館或台北天文館,座落於臺灣臺北市士林區的臺北科學藝術園區內,隸屬於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創立於 1996 年 11 月 7 日,於 1997 年 7 月 20 日正式全面開放。其起源可追溯至臺灣的第一座天文教育機構,即「臺北市立天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