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由哈伯太空望遠鏡拍攝的影像主角是一個位於雙子座,距離我們約6億光年的星系。在影像中央可以看到一個明亮的藍色小點,它就是超新星SN 2022aajn。SN 2022aajn大約發現於2022年11月,在發現後兩個月哈伯拍攝到這張照片。

圖說:這張照片由哈伯太空望遠鏡所拍攝位於雙子座距離我們約6億光年的星系,在影像中央的明亮藍色小點,是超新星SN 2022aajn。圖片來源:ESA/Hubble \& NASA, R. J. Foley (UC Santa Cruz)
其實,這顆超新星SN 2022aajn本身並沒有太多已發表的研究資料,那為什麼哈伯還要特別關注它呢?因為SN 2022aajn是所謂的Ia型超新星,這種型別的超新星來自於死亡恆星的核心爆炸所產生的,而且有一個非常特別的特性,即它們的亮度是固定的。無論從地球上看來它們有多亮,它們所放出的光量都是相同。這對天文學家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可以用來測量遙遠星系的距離,透過比較我們觀察到的亮度,與已知的真實亮度,研究人員就可以計算出超新星及其宿主星系離我們的距離。
但這個看似簡單測量距離的方法,卻因為宇宙塵埃而變得複雜。我們知道超新星的距離越遠,從地球上看來就會顯得越暗、越紅,但除了距離的因素之外,星際塵埃也可能會讓超新星顯得更暗、更紅。如此,計算距離就變得複雜了。為了了解這個複雜的問題,研究人員計畫使用哈伯望遠鏡,在紫外線到近紅外線的7個不同波段中,觀察100顆Ia型超新星,這張影像就是結合了4個紅外線波段的資料而成的,因為紅外線比可見光或紫外線更容易穿過塵埃。透過對比這些超新星在不同波長下的亮度,研究人員得以分辨出是來自塵埃或是距離的影響,這將讓我們能更準確地測量數十億光年外星系的測量結果。這不僅是一張漂亮的照片,更是一項讓我們更瞭解宇宙距離的重大研究!(編譯/趙瑞青)
資料來源:NASA
※ 本文由萌芽機器人自動轉貼自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網站,原始上版日期為 2025/02/04 14:22:00,並有透過程式自動轉換字串,內容僅供參考,若有任何錯誤之處還請見諒!
關於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又被稱為台北市立天文館或台北天文館,座落於臺灣臺北市士林區的臺北科學藝術園區內,隸屬於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創立於 1996 年 11 月 7 日,於 1997 年 7 月 20 日正式全面開放。其起源可追溯至臺灣的第一座天文教育機構,即「臺北市立天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