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將發生月掩土星天象,由於本次月掩星事件發生於白晝,當日土星亮度1.1等,視直徑 18.6",含土星環則為 43.3",且月相接近新月(月齡3.0),因此用肉眼難以觀察。當日11:05土星自月球暗緣掩入,11:44由亮緣復出,建議可使用高倍率望遠鏡觀察土星掩入與復出的過程,但受天光影響,觀察難度高。
圖說:月掩土星示意圖。11:05土星自月球暗緣掩入,11:44由亮緣復出。
平均而言,地球上每168天就能看到一次月掩土星,但發生的頻率並不規律,且每次都只有少部分割槽域可以看見。本次食季(2024年到2025年)全球可見的月掩土星高達13次,臺灣僅可見2次,並且接下來數年都不會發生。2月1日的月掩土星為本次食季的最後一次,下一次月掩土星的食季發生在2031年到2032年間,但是期間內的6次臺灣都無法看到;於2036年至2037年間的食季將發生12次月掩土星,臺灣可見其中3次,於夜間全程可見的月掩土星將發生在2037年2月2日凌晨,屆時月相接近滿月,是觀測的好時機。(編譯/王庭萱)
※ 本文由萌芽機器人自動轉貼自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網站,並有透過程式自動轉換字串,內容僅供參考,若有任何錯誤之處還請見諒!
關於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又被稱為台北市立天文館或台北天文館,座落於臺灣臺北市士林區的臺北科學藝術園區內,隸屬於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創立於 1996 年 11 月 7 日,於 1997 年 7 月 20 日正式全面開放。其起源可追溯至臺灣的第一座天文教育機構,即「臺北市立天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