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中心與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國家電波天文臺宣佈,將協助事件視界望遠鏡邁向新里程碑,進軍太空,並進化為「黑洞探測計畫(Black Hole Explorer)」。
2019年,事件視界望遠鏡拍攝到人類史上首張黑洞影像;2022年,再度取得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的影像。如今,「黑洞探測計畫」將延續這項研究,透過結合美國國家電波天文臺多座地面電波望遠鏡與一座太空望遠鏡,致力於獲得史上最精細的黑洞影像。
圖說:「黑洞探測計畫」將原有的事件視界望遠鏡延伸至太空,此圖為示意圖。Credit: Joseph R. Farah (LCO/UCSB)
將事件視界望遠鏡延伸至太空,「黑洞探測計畫」將揭示環繞黑洞邊緣的光子環,也就是光子在「光子不穩定軌道」上逃逸或落入黑洞前的結構細節。此外,該計畫將使我們能夠研究數十個黑洞,並探究它們如何驅動宇宙中最明亮的類星體,進一步突破人類對黑洞與天文物理的理解,這將是人類探索黑洞本質的重要進展。
這項計畫已於2024年12月正式啟動。透過結合太空與地面觀測,「黑洞探測計畫」將達到前所未有的解析度,為探索黑洞現象提供嶄新的見解。(編譯 / 段皓元)
資料來源:NRAO
※ 本文由萌芽機器人自動轉貼自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網站,原始上版日期為 2025/01/02 13:56:00,並有透過程式自動轉換字串,內容僅供參考,若有任何錯誤之處還請見諒!
關於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又被稱為台北市立天文館或台北天文館,座落於臺灣臺北市士林區的臺北科學藝術園區內,隸屬於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創立於 1996 年 11 月 7 日,於 1997 年 7 月 20 日正式全面開放。其起源可追溯至臺灣的第一座天文教育機構,即「臺北市立天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