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太陽並非天空中所見到的完美光球,過去的觀測早已顯示,太陽的「表面」湧動著強大的漩渦,點綴著炙熱的太陽黑子,這些黑子偶爾會將超高溫物質噴發到太空中。
NASA的帕克太陽探測器在12月24日19:53(UT+8),將以距離太陽表面僅380萬英里(610萬公里)的紀錄飛掠,這是人造物體迄今為止最接近太陽的距離,科學家希望能獲得一次獨特的「品味太陽之怒」的機會。屆時,探測器預計將穿過仍與太陽相連的電漿羽流,猶如一名衝浪者潛入崩塌的巨浪之下。
圖說:帕克太陽探測器飛掠太陽示意圖
自2018年帕克太陽探測器啟程執行這項歷史性且大膽的任務以來,它目睹了太陽從平靜的「太陽極小期」過渡至今的風暴狀態。今年五月,太陽連續釋放的太陽閃焰和日冕物質拋射,還引發了500年來最強的極光。因此科學家們希望,太陽能至少在這段時間釋放出一個恰好經過探測器的太陽閃焰或日冕物質拋射(CME),用於解析太陽如何將帶電粒子加速至近光速,並研究太空天氣的動態。
圖說:帕克太陽探測器隨時間變化的太陽距離(藍色實線)及本體速度(橘色實線),紅圈內的1~24分別對應近日點瞬間,綠圈的1~7則代表著七次不同的金星飛掠。
任務團隊的成員們都對於探測器能夠抵禦太陽閃焰充滿信心,主要是因為該探測器已經成功應對了2022年9月發生的最強太陽閃焰之一,該閃焰發生在太陽的背面,任務控制中心雖然無法直接觀測到,但藉由回傳的資料顯示,探測器「應對得非常出色」,在那次閃焰的尾流中飛行時,帕克的資料還證實了一項存在已久的假說,即日冕物質拋射如同一臺真空吸塵器,清理掉其路徑上的塵埃,留下幾乎完美的真空。
任何朝向帕克太陽探測器而來的太陽閃焰會由其他太陽觀測探測器(如歐洲太陽軌道探測器)檢測到,而非探測器本身,因為屆時探測器將進入斷訊狀態,無法通訊,科學家們將在12月27日確認帕克太陽探測器是否成功應對這些事件,隨後會在新年收到來自帕克的影像和科學資料。(編譯/許晉翊)
資料來源:美國航太總署
※ 本文由萌芽機器人自動轉貼自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網站,原始上版日期為 2024/12/24 13:36:00,並有透過程式自動轉換字串,內容僅供參考,若有任何錯誤之處還請見諒!
關於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又被稱為台北市立天文館或台北天文館,座落於臺灣臺北市士林區的臺北科學藝術園區內,隸屬於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創立於 1996 年 11 月 7 日,於 1997 年 7 月 20 日正式全面開放。其起源可追溯至臺灣的第一座天文教育機構,即「臺北市立天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