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在我們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A*附近,發現了一個雙星系統,這是第一次在超大質量黑洞附近發現一對恆星。這項發現是以歐洲南方天文臺(ESO)的甚大望遠鏡(VLT)所收集的資料為基礎,幫助我們理解恆星如何在極端重力的環境中生存,並可能為在接近人馬座A*的地方發現行星鋪路。
圖說:影像中顯示了雙星D9在銀河系中的位置,它繞著人馬座A*執行。圖片來源:ESO / Peißker et al. / S. Guisard
研究人員表示黑洞並不像我們想像中的那樣具有破壞性。雙星系統是指兩顆恆星互相繞著軌道執行,這在宇宙中十分常見,但以前從未在超大質量黑洞附近發現過,因為那裡的強大重力會使恆星系統變得不穩定。這項新發現顯示,即使在破壞性條件下,有些雙星系統也能短暫存活。新發現的雙星被稱為D9,它被發現得非常及時,據估計它只有270萬年的歷史,而附近黑洞的強大重力很可能會使它在100萬年內合併成一顆恆星,這對於這樣一個年輕的系統來說,是一段非常短暫的時間,在宇宙時間尺度上提供了一個短暫的視窗來觀察這樣一個雙星系統,而我們成功的看到了。
多年來,科學家認為超大質量黑洞附近的極端環境會妨礙新恆星的形成,但在接近人馬座A*的地方發現了幾顆年輕恆星,推翻了這一假設。現在發現的這對年輕雙星顯示,即使在這種惡劣條件下,恆星對也有可能形成。研究人員解釋D9系統顯示明顯的氣體和塵埃存在的跡象,這表明它可能是一個非常年輕的恆星系統,一定是在超大質量黑洞附近形成的。這對新發現的雙星是在圍繞人馬座A*執行的一個由恆星和其他天體組成的密集星團(S星團)中發現的,這個星團中最神秘的是G天體,它們的行為像恆星,但看起來卻像氣體和塵埃雲。
正是在觀察這些神秘天體時,研究團隊發現了D9中一個驚人的模式,因此使用VLT的ERIS儀器所獲得的資料,再結合來自SINFONI儀器的檔案資料,發現這顆恆星的速度有反覆的變化,這表示D9實際上是兩顆互相環繞的恆星。研究結果為神秘的G天體的存在提供了新線索,研究團隊認為它們實際上可能是尚未合併的雙星,以及已經合併恆星的剩餘物質的組合。繞著人馬座A*執行的許多天體的精確性質,以及它們是如何能夠在如此接近超大質量黑洞的地方形成,仍然是個謎。但未來VLT干涉儀的GRAVITY+升級和在智利建設中的ESO超大望遠鏡(ELT)的METIS儀器可能會改變這一點。這兩個設施將使研究團隊對銀河系中心進行更詳細的觀測,揭示已知天體的性質,並發現更多的雙星和年輕系統。研究人員表示我們的發現讓我們可以推測行星的存在,因為這些行星通常是在年輕恆星的周圍形成,在銀河系中心發現行星似乎只是時間問題。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編譯/趙瑞青)
資料來源:ESO
※ 本文由萌芽機器人自動轉貼自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網站,原始上版日期為 2024/12/20 10:42:00,並有透過程式自動轉換字串,內容僅供參考,若有任何錯誤之處還請見諒!
關於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又被稱為台北市立天文館或台北天文館,座落於臺灣臺北市士林區的臺北科學藝術園區內,隸屬於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創立於 1996 年 11 月 7 日,於 1997 年 7 月 20 日正式全面開放。其起源可追溯至臺灣的第一座天文教育機構,即「臺北市立天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