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限儀座流星雨是年度三大流星雨之一,與英仙座流星雨和雙子座流星雨齊名,活躍期間從12月28日持續至1月12日。根據國際流星組織(International Meteor Organization, IMO)的預測,今年極大期發生在臺灣時間1月3日午夜23時左右, ZHR大約為80,但可能在60至200之間變動。當晚月齡僅3.6,不受月光影響,觀賞條件極佳,惟輻射點在午夜0時後才自東北方升起,至曙光出現前輻射點仰角也未達50°,因此實際觀察到的流星數量將較少。
圖說:象限儀座流星雨1月4日午夜3時於東北方天空示意圖。輻射點位於牧夫座頭部附近,午夜0時自東北方升起,因不受月光影響整夜都是觀賞的好時機。象限儀座為已被除名的星座,位於現在的武仙座、牧夫座與天龍座之間。
象限儀座流星雨的輻射點位在牧夫座頭部附近,其特色是流星明亮且速度中等,常有明亮的火流星。流星雨大多來源於彗星,但象限儀座流星雨有可能是來自於小行星196256(2003 EH1)的殘留物。小行星196256可能是由彗星的彗核解體的碎塊,由於其執行軌道與地球軌道成幾乎垂直的位置,所以象限儀座流星雨的特色是高峰期短,只有不到半天的時間,大多集中於極大期前後數小時。
象限儀是古代用以測量天體位置的儀器,在1795年加入了星座之列,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在1922年重新制訂現行星座時,將象限儀座除名,而其原星座範圍位於現在的武仙座、牧夫座和天龍座之間。
欲觀賞象限儀座流星雨,可在3日入夜後至4日午夜期間,選擇無光害、視野開闊的地點,以肉眼全面掃描天空就可以觀賞這場流星雨,若使用高感度數位相機攝影,還能留下精彩美景。(編輯/王庭萱)
※ 本文由萌芽機器人自動轉貼自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網站,並有透過程式自動轉換字串,內容僅供參考,若有任何錯誤之處還請見諒!
關於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又被稱為台北市立天文館或台北天文館,座落於臺灣臺北市士林區的臺北科學藝術園區內,隸屬於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創立於 1996 年 11 月 7 日,於 1997 年 7 月 20 日正式全面開放。其起源可追溯至臺灣的第一座天文教育機構,即「臺北市立天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