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時間2024年12月25日(三)將發生「月掩角宿一」,當日月相接近下弦月,於凌晨2時7分角宿一自月球亮緣掩入消失,3時8分時自月球暗面邊緣復出。角宿一為亮度1.0等的亮星,且本次月掩星事件發生在凌晨,相當適合觀賞。用雙筒望遠鏡或小型望遠鏡將可清楚地觀察月掩星事件,亦可以攝影方式記錄掩星發生的完整過程。
圖說:12月25日將發生的月掩角宿一示意圖。凌晨於東方天空接近地平線處可見月掩角宿一,角宿一於凌晨2時7分角宿一自月球亮緣掩入消失,3時8分時自月球暗面邊緣復出。
月掩星即為月球在執行過程中將恆星、行星或小行星等天體遮掩,消失一段時間後又再度於月面另一側出現的天象。由於月球是從地球上所見視直徑最大的星球之一,全天空約有六分之一的區域有機會被月球掩過,因此月掩星事件其實很常發生。通常月球掩入的天體為亮度較暗的恆星,亮星被月球所掩蔽則是相對稀少,受到月球軌道位置影響,僅有金牛座畢宿五(0.9等)、室女座角宿一(1.0等)、天蠍座心宿二(1.1等)、獅子座軒轅十四(1.4等)、金牛座五車五(1.7等)以上幾顆2等以內亮星才有機會被月球掩入。
圖說:12月25日月掩角宿一全球可見範圍。紅色線內代表可見掩入,藍色縣內代表可見復出。虛線為該事件發生的位置高於地平線,但由於天空太亮或者太接近地平線導致觀測條件較差。
對於特定行星或恆星來說,每隔數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會出現一輪月掩星的「食季」。在這段時間中,有多次機會可以觀察到掩星天象。以月掩角宿一來說,上一輪的食季發生於2012至2014年,全球共發生22次月掩角宿一,臺灣可見其中4次。本次食季發生於2024至2025年,全球共發生19次月掩角宿一,臺灣可見其中3次,12月25日為臺灣在本次食季中可見的最後一次。下一輪的食季發生於2031至2032年,全球共發生18次月掩角宿一,臺灣僅可見其中1次。(編輯/王庭萱)
※ 本文由萌芽機器人自動轉貼自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網站,並有透過程式自動轉換字串,內容僅供參考,若有任何錯誤之處還請見諒!
關於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又被稱為台北市立天文館或台北天文館,座落於臺灣臺北市士林區的臺北科學藝術園區內,隸屬於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創立於 1996 年 11 月 7 日,於 1997 年 7 月 20 日正式全面開放。其起源可追溯至臺灣的第一座天文教育機構,即「臺北市立天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