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疫情在地球上引發了混亂,但一項新研究表明,這場全球大流行的影響可能超出了星球範圍。
艾哈邁達巴德物理研究實驗室的兩位科學家利用 NASA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Lunar Reconnaissance Orbiter, LRO)收集的資料,分析了月球六個地點的表面溫度。他們對 2017年至2023年的溫度資料進行了研究,發現 2020年4月至 5月的溫度異常下降,範圍在8K到10K之間。其中,最低溫度出現在風暴洋(Oceanus Procellarum)中的一個地點,降至 96K(約-177˚C)。
圖說:用以研究月球近地測資料的6個站點。(來源:Prasad, K. Durga ; Ambily, G.)
這一變化似乎與疫情期間的全球封鎖相吻合。COVID-19的第一波疫情在 2020年3月席捲全球,全球各國政府頒布了嚴格的封鎖令以遏制病毒的傳播。到4月,全球約一半的人口被要求或命令待在家中。
研究人員推測,這一降溫現象可能是由於封鎖期間地球釋放的輻射熱量減少,從而減少大氣中散失至太空的熱量。當陽光到達地球時,部分輻射會被地球表面和大氣吸收導致地球升溫,從而產生地面紅外線輻射—即輻射的熱量。當大氣中含有溫室氣體時,這些氣體會吸收地面熱量,然後將其重新釋放到太空中。全球封鎖減少了工業活動、交通和礦業等會產生溫室氣體的活動,研究表明,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20年4月初比2019年的平均下降了約17%。
圖說:研究人員分析6個站點從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的溫度資料,發現所有站點的溫度趨勢線皆顯示出在2022年4月至5月有明顯的降溫(圖中淡紫色區域)。(來源:Prasad, K. Durga ; Ambily, G.)
研究人員在月球近地側—即始終面向地球的一側—觀察到的溫度下降,代表地球釋放的部分熱量可能會影響並加熱月球表面。儘管他們在論文中表示還需要更多研究來確定這兩個現象之間的確切關係,但是這項研究表明月球表面溫度可能成為研究地球氣候變化影響的一個新方式。(編譯/王庭萱)
資料來源:Effect of COVID-19 global lockdown on our Moon , MNRASL
※ 本文由萌芽機器人自動轉貼自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網站,原始上版日期為 2024/10/05 13:49:00,並有透過程式自動轉換字串,內容僅供參考,若有任何錯誤之處還請見諒!
關於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又被稱為台北市立天文館或台北天文館,座落於臺灣臺北市士林區的臺北科學藝術園區內,隸屬於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創立於 1996 年 11 月 7 日,於 1997 年 7 月 20 日正式全面開放。其起源可追溯至臺灣的第一座天文教育機構,即「臺北市立天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