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3日訊】
日前中國線下物流平臺「菜鳥驛站」改取件模式,使用者取件必須使用「淘寶」app 掃描二維碼才能取件,新模式雖快捷便利然引發爭議。
中國購物平臺「淘寶」原定義為網路購物平臺,然線下物流平臺「菜鳥驛站」日前改變使用者取件模式:原先模式為快件送至指定「驛站」後,由驛站工作人員進行入庫工作,將每個快件按照大小擺放於相應位置,同時使用標籤貼在快件包裝上註明,使用者則會收到內含「取件碼」的簡訊,取件時便可按照取件碼找到自己的包裹,在驛站內掃碼出站。這種模式的優點在於,無需另外下載其他軟體且使用者可隨時於各平臺(菜鳥驛站app、購物所屬平臺、簡訊)取得收件碼。缺點在於因快遞驛站內快件過多,雖然驛站有對快件進行分類,然而還是會出現因看錯導致拿錯快件或難以在短時間內找到快件的情況。且該成本對部分快遞驛站而言成本過高。使用者在上門取件時,有時會出現需要查詢快件的情況,除了平臺下發給各驛站使用之查詢機器外,有時店家為提高效率需購置第二部智慧手機供查詢。另一種方式為,快遞員將包裹送至特定「快遞櫃」內並將取件碼發給使用者,使用者收到後隨即前往快遞櫃輸入取件碼開門取件。
目前淘寶所推行之方式為,快遞驛站在收到快件後進行入庫手續,同時使用一個特製的夾子夾在快件上。維基新聞記者調研時發現,每個夾子上均有一個帶蜂鳴器與LED燈泡的裝置,店家在入庫後便將該裝置掃碼繫結。使用者抵達快遞驛站後使用淘寶app掃描驛站二維碼,在軟體內繫結手機號後選擇取件,夾子上的裝置隨即工作,以蜂鳴聲與亮燈的方式提醒。在手機上選擇取件後,裝置便會工作180秒,快件掃碼出站後自動停止工作。如使用者仍未取到快件則可在軟體內選擇繼續找件。

維基新聞攝於中國某菜鳥驛站內。這些裝置將在與快件繫結後夾在快件上供定位。
維基新聞記者線下走訪體驗時發現,新取件模式雖簡潔明瞭可以迅速找到快件,然而取件必須強制使用淘寶app,目前阿里系的菜鳥驛站正在強迫使用者下載安裝淘寶才能取快遞,直接使用菜鳥無法正常開啟所謂的「身份碼」導致無法取件。其他平臺雖有按照慣例向用戶傳送取件碼,然而向店家出示會被要求安裝淘寶才能取到快件。店家表示,新取件模式的確較前速度更快,然而在給快遞分類夾上裝置時覺得「比較麻煩」,不過較舊模式而言成本更低,且不需再費心費力購置多部智慧手機供使用者查詢快件,有利有弊。記者在體驗時認為,速度上新模式佔優勢,然強推淘寶app這點令人感到不快。
記者採訪了一位消費者。
“
消費者:現在新模式取件速度更快,今天試用感覺很新奇,並且取件速度是以前的數倍,然而必須使用淘寶app掃碼才能取件這點讓人感覺不太舒服。(有種)資本強佔市場,壟斷的感覺。我平時習慣用拼多多跟京東這兩個平臺,因為我不怎麼用支付寶支付,最近淘寶這樣強推真的不太好。
”
※ 本文由萌芽機器人自動轉貼自維基新聞,並有透過程式將可能的簡體中文自動轉換為台灣正體中文,新聞內容僅供參考,若有任何錯誤之處還請見諒!
關於維基新聞:他們是一群志願者,使命是建立一個高品質,更新迅速,內容公正準確,且具有新聞價值的網站。所有在維基新聞網站內的內容都在自由版權許可下發布。這使得他們的內容能夠被自由的重新發佈與使用,並希望對全球數位資訊共享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