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5日訊】
臺灣總統賴清德稱,若中國真在意領土完整,應先考慮收回清朝割讓給俄羅斯的土地,而非吞併臺灣。
賴清德接受路透社專訪時表示,中國聲稱擁有臺灣主權,並非為維護領土完整,而是為在國際上謀求霸權地位。他質疑中國為何不先向現處弱勢的俄羅斯,索回1858年《璦琿條約》割讓的大片領土。
賴清德說:「若真為領土問題而入侵臺灣,何不乘俄羅斯現處最虛弱之時,向俄羅斯討回割地?中國顯然意圖吞併臺灣,非因臺灣任何個人或政黨言行,亦非為求土地完整,實為改變以規則為本的國際秩序,中國欲在國際領域、西太平洋稱霸——此乃其真正目的。」
賴清德說:「清朝簽訂的《璦琿條約》——中國可向俄羅斯討回土地,但並未如此行。顯然,他們侵臺並非出於領土理由。」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迅速回應,強調中俄兩國於2001年簽署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中已放棄相互間任何領土要求,邊界爭議亦於2004年最終解決。相比之下,北京方面迄今仍未回應。中國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和外交部迄今尚未對賴清德的言論置評。
扎哈羅娃重申,俄羅斯一直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視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為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她建議臺灣當局應專注島內事務,以建設性態度看待北京提出的「和平統一」方案,而非質疑中國的領土訴求。
賴清德於訪問時提及1858年《璦琿條約》,清朝當時將現今俄羅斯遠東大片土地割讓予俄羅斯帝國,這些土地構成今日沿阿穆爾河的中俄邊界。已走向沒落的清朝最初拒絕批准該條約,但兩年後在《北京條約》中確認割地,此乃中國所稱19世紀與列強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之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一直聲稱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清朝於1895年另一「不平等條約」中將臺灣割讓予日本,直至1945年二戰結束時,臺灣才移交予中華民國政府。四年後,中華民國政府於國共內戰中戰敗,退守臺灣。
臺灣學者王信力分析,賴清德試圖將臺海問題國際化,以爭取民主國家支援臺灣,共同抵禦中國壓力。但他憂慮此舉或引發北京更強硬回應,加快推進「懲治臺獨」立法。
賴清德8月23日到金門,主持上任後首個八二三炮戰悼念儀式。他表示臺灣不會反攻大陸,但也不願接受共產黨統治。他更指出,北京欲控制檯灣,並非針對個人或政黨,而是為了在西太平洋乃至全球,改變以規則為本的國際秩序。
賴清德的言論引來北京直斥其名的批評。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即日指出,「賴清德當局極力渲染所謂『中國威脅』」,再次暴露「打著和平幌子大搞『以武謀獨』『倚外謀獨』本質」。
隨後,賴清德在9月1日接受年代新聞臺《雅琴看世界》主持人張雅琴專訪,他重申「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本來互不隸屬」,並強調「中華民國已在臺澎金馬紮根,民主自由在臺灣茁壯,更重要的是,民主臺灣已在全球開枝散葉」。
賴清德質疑中國要求統一臺灣並非出於維護領土完整考量,而是為改變以規則為本的國際秩序,謀求全球霸權。他以中國不收回清朝割讓俄羅斯領土為例,指北京真正目的不在領土。
他說,「身為總統、三軍統帥,首要使命就是確保國家生存發展,有主權才有國家,有臺灣才有中華民國;有主權的話,絕不能接受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因一旦接受九二共識一個中國原則,等同讓渡臺灣主權。若中華民國或臺灣主權不再,一切都是空談。」
儘管如此,賴清德仍希望兩岸能和平發展,臺灣政府有責維護臺海穩定。但他認為方法必須正確,臺灣當前要務是厚實自身實力。
※ 本文由萌芽機器人自動轉貼自維基新聞,並有透過程式將可能的簡體中文自動轉換為台灣正體中文,新聞內容僅供參考,若有任何錯誤之處還請見諒!
關於維基新聞:他們是一群志願者,使命是建立一個高品質,更新迅速,內容公正準確,且具有新聞價值的網站。所有在維基新聞網站內的內容都在自由版權許可下發布。這使得他們的內容能夠被自由的重新發佈與使用,並希望對全球數位資訊共享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