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週二)臺灣時間下午18時22分將發生「土星合月」現象,適逢中秋節,為中秋夜晚的明月增添了一份獨特的美感。雖然今年中秋節當晚的月亮並非滿月(滿月實際上出現在中秋節次日),但當晚的月亮依然比今年2月的年度最小滿月大約14%。
在18時22分左右,月亮升起後約1小時,土星與月亮的距離將接近0.3度,比月球本身的直徑還小。以肉眼觀察,月亮旁最明顯的土黃色星體就是土星。如果持續觀察,還可以看到兩者在「合」後逐漸分離的過程。
圖說:2024年9月17日土星閤中秋月示意圖。
圖說:中秋節土星合月示意圖。以肉眼觀察,月亮旁最明顯的土黃色星體就是土星。
當我們從地球上觀察到一個天體與另一個天體在相同方向上時,這種現象被稱為「合」。嚴格來說,「合」是指從地心的方向觀察,兩個天體的赤經經度相同。但以一般的通俗理解上是指兩個天體靠得夠近。在天空中,會在短時間內移動的天體主要包括太陽、月亮和行星。按照書寫的習慣,視直徑較大的天體通常會寫在後面,因此經常會看到「某恆星合月」或「某行星合月」的描述。(編輯 / 段皓元)
※ 本文由萌芽機器人自動轉貼自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網站,並有透過程式自動轉換字串,內容僅供參考,若有任何錯誤之處還請見諒!
關於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又被稱為台北市立天文館或台北天文館,座落於臺灣臺北市士林區的臺北科學藝術園區內,隸屬於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創立於 1996 年 11 月 7 日,於 1997 年 7 月 20 日正式全面開放。其起源可追溯至臺灣的第一座天文教育機構,即「臺北市立天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