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熟悉的恆星大都安靜地繞著銀河系中心執行,但在NASA「Backyard Worlds: Planet 9 project」中的公民科學家發現了一個移動速度快到足以逃脫銀河系引力,進入星際空間的天體,這個超高速天體是第一個被發現其質量與小恆星相似或比恆星更小的天體。Backyard Worlds計劃使用NASA的WISE任務拍攝的影像,此任務從2009年到2011年以紅外線光來觀測天空。它在2013年被重新啟動並改名為NEOWISE,於2024年8月8日退役。
幾年前,Backyard Worlds的公民科學家在WISE影像中發現了一個微弱且快速移動的天體,稱為CWISE J124909.08+362116.0。他們透過地面望遠鏡的進一步觀測,協助科學家確認了這個發現,並對其進行分析。CWISE J1249以大約每小時100萬英里的速度從銀河系中飛出,但因其質量很小而顯得與眾不同,這使其難以被歸類為何種明確的天體。它可能是一顆低質量的恆星,或者如果它在核心中沒有穩定地進行氫融合,那麼它可能是一顆介於氣體巨行星和恆星之間的棕矮星。
普通的棕矮星並不罕見,「Backyard Worlds: Planet 9 project」的公民科學家已經發現超過4,000顆棕矮星,但沒有一個是已知正在離開銀河系的路上。這個新天體還有另一個獨特的特徵,來自夏威夷毛納基山的凱克天文臺(W. M. Keck Observatory)所獲得的資料顯示,它的鐵和其他金屬含量比其他恆星和棕矮星少很多,這種不尋常的成分顯示CWISE J1249相當古老,很可能來自我們銀河系的第一代恆星。
為什麼這個天體會移動如此之快?一種假設是CWISE J1249最初來自一個與白矮星的雙星系統,當白矮星從伴星身上吸走太多物質時,爆炸成為超新星,並將之拋出了銀河系。另一種可能性是,它來自一個緊密的球狀星團,與一對黑洞偶遇後被推向遠方。研究人表示當恆星遇到一對黑洞時,這種三體互動的複雜動力會將這顆恆星拋出球狀星團。科學家將進一步分析CWISE J1249的元素組成,以尋找哪些情況更可能發生。這次的發現是一個多層次的團隊合作成果,包括志工、專業人士和學生的協作。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Astronomy \& Astrophysics》期刊上。(編譯/趙瑞青)
圖說:此幅藝術概念圖展示了一個假想的白矮星(左下)已爆炸成為超新星,右上方的天體是CWISE J1249,可能是一顆恆星或棕矮星,因為爆炸而從這個系統中丟擲,此為解釋CWISE J1249來源的假設之一。圖片來源:W.M. Keck Observatory/Adam Makarenko
資料來源:NASA
※ 本文由萌芽機器人自動轉貼自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網站,原始上版日期為 2024/08/19 14:20:00,並有透過程式自動轉換字串,內容僅供參考,若有任何錯誤之處還請見諒!
關於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又被稱為台北市立天文館或台北天文館,座落於臺灣臺北市士林區的臺北科學藝術園區內,隸屬於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創立於 1996 年 11 月 7 日,於 1997 年 7 月 20 日正式全面開放。其起源可追溯至臺灣的第一座天文教育機構,即「臺北市立天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