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影像來自韋伯太空望遠鏡近紅外相機(NIRCam)所拍攝,影像中的主角是M106,也稱為NGC 4258,距離我們約2,300萬光年,位於獵犬座。M106是最亮、最接近我們的螺旋星系之一,1981年和2014年我們曾在這裡觀察到兩次超新星爆炸。就像大多數的螺旋星系一樣,M106的中心有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但這個黑洞特別活躍,跟我們的銀河系中心的黑洞不同,後者偶爾才會吸引一些氣體,但M106的黑洞則會不斷吞噬周圍的物質,當氣體向黑洞螺旋靠近時,它就會升溫並發出強烈的輻射。
圖說:韋伯所拍攝M106。圖片來源:ESA/Webb, NASA \& CSA, J. Glenn
這次觀測是專門為了研究星系的活躍星系核,星系明亮的中央區域主要是由落入黑洞的塵埃和氣體所發出的光線所構成。影像中藍色區域顯示星系中心區域的恆星分佈;橙色區域表示較溫暖的塵埃;紅色區域則代表較冷的塵埃。影像中心附近的青色、綠色和黃色代表不同的氣體分佈情況。
這個星系有個非常特殊的特徵,它在無線電波和X射線波段顯示出兩條「異常」的額外臂,而不是在可見光中。跟正常的旋臂不同,這些臂是由熱氣體組成,而不是恆星。天文學家相信這些額外的臂是由黑洞的活動造成的,這種回饋效應在其他星系中也有觀察到。它們很可能是由黑洞周圍氣體的激烈擾動造成的,就如同海浪撞擊到海岸附近的岩石時所產生的現象一樣。M106這個星系是由梅西耶的助手Pierre Méchain所發現,但在梅西耶生前,這個星系從未被收錄到他的目錄中,直到20世紀,隨著其他6個被發現但未記錄的天體,才一起收錄至梅西耶目錄中。(編譯/趙瑞青)
資料來源:ESA
※ 本文由萌芽機器人自動轉貼自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網站,原始上版日期為 2024/08/16 15:50:00,並有透過程式自動轉換字串,內容僅供參考,若有任何錯誤之處還請見諒!
關於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又被稱為台北市立天文館或台北天文館,座落於臺灣臺北市士林區的臺北科學藝術園區內,隸屬於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創立於 1996 年 11 月 7 日,於 1997 年 7 月 20 日正式全面開放。其起源可追溯至臺灣的第一座天文教育機構,即「臺北市立天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