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4日訊】
中共三中全會開幕。彭博報道,胡錫進解讀「取消公有製為主體」引發熱議,提到非公有製經濟與公有製經濟實現真正平等,不再區分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被禁言。 《人民日報》被指發文澄清。
彭博報道,胡錫進因在社交媒體上發表有關中國經濟私企和國企的爭議性言論,疑似觸及當局敏感神經,已被禁止發帖。胡錫進的微博賬戶擁有近2500萬粉絲,目前已被暫停,具體禁令期限未明。
胡錫進在解讀三中全會決議時,認為會議標誌著公營和私營企業實現平等地位的歷史性轉變。
彭博引述知情人士透露,此言論觸發當局禁言令,顯示政府希望限制公眾對此問題的討論。胡錫進最後一次發微博是在上週六。彭博報道,對於這位習慣每天多次發帖的高產博主來說,這種沉默顯得異常。
彭博報道,隨著中國經濟因房地產不景氣而放緩,中共大幅縮小了公開辯論經濟問題的空間,政府對分析師施壓,要求避免使用「通貨緊縮」等敏感詞彙,並隱瞞越來越多的官方資料。
澳洲國立大學臺灣研究專案的政治學家宋文悌表示,封殺在國家媒體工作了三十年的胡錫進傳達了嚴峻訊息,連他都能觸犯紅線,說明在當今中國,參與公共政治討論的人很難知道紅線在哪裡。
胡錫進指出,三中全會決議中缺少了「公有制為主體」這一重要口號,該口號曾在2013年的會議中出現,並在中共重要檔案中迴響。他在7月22日的微博中稱,這句話的缺席表明私營企業應與國有企業具有同等地位。
這種措辭轉變意味著私營企業在專案投標和獲得銀行貸款等方面將不再處於不利地位。這些言論在網上引發強烈反彈,一些網友指責他故意誤導公眾。
胡錫進於2021年底從《環球時報》退休,但仍活躍於社交媒體平臺。然而,隨著中國政府近年來收緊網路討論,胡錫進因太過開放而受到越來越多的攻擊。
胡錫進在2019年接受彭博新聞社採訪時承認他在社交媒體上的言論具有影響力,並發誓要「更加謹慎」。他說:「如果我的推文造成了附帶損害並給美國投資者造成損失,那不是我想要的。」他當時說,「我最大的希望是更自由地表達。」
胡錫進曾以好鬥著稱,2022年他在Twitter上表示,如果當時的美國眾議長佩洛西的飛機在美軍戰鬥機護送下抵達臺北,主張若解放軍戰機攔阻無效,可擊落佩洛西專機,結果因言辭過激一度遭到封號。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於7月15日在北京召開,主題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然而,引發輿論熱議的並非會議本身,而是《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對三中全會《決定》的解讀及其後續影響。
胡錫進在7月22日於其微信公眾號上發表文章,題為《取消這一關鍵表述,是歷史性變化》。
他指出,與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相比,新的《決定》中沒有「公有制為主體」的表述。他認為,這一變化標誌著非公有制經濟與公有制經濟實現了真正的平等,是歷史性的進步。
胡錫進在文中寫道:「這種變化意味著不再區分誰是主體地位,誰才能發揮主導作用。中國社會對各種所有制關係的認知、態度以及敘事方式都將向前邁出一大步。」
然而,這篇文章發表後迅速引發輿論譁然,部分左派網民批評胡錫進「公然反對憲法和黨章」,挑戰黨的基本經濟制度。文章很快被刪除,且自7月27日起,胡錫進的所有社群媒體帳號都停止更新,疑似被禁言。
胡錫進在接受《星島日報》查詢時表示:「我個人不想說什麼,您看網上的東西就行了,請理解。」
此外,左派網民李光滿在昆侖策研究院的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發文,批評胡錫進的觀點是「偷梁換柱、以偏概全、混淆視聽」。他認為,胡錫進的言論可能削弱公有經濟的主導地位,對此應保持高度警惕並予以懲處。
“事關國本和黨的性質,決不能讓別有用心的人帶偏了方向!”——李光滿
胡錫進於2021年底從《環球時報》退休後,幾乎每天在微博和微信公眾號等社群平臺上發表針對熱門議題的文章,有時一天多達兩三篇。他的微博帳號粉絲接近2500萬。
針對胡錫進文章引發的風波,7月30日,《人民日報》頭版發表署名「仲音」的文章《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強調中共在堅持基本經濟制度上的觀點是明確、一貫的。
文章指出,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內涵包括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內容,並重申「兩個毫不動搖」的重要性。文章寫道:「只要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不但不會削弱,還會不斷增強。」
新華社和《人民日報》三中全會會前發表萬字長文,盤點習近平自2012年上任以來的「改革功績」。文章稱,自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掀起「全面深化改革的春江大潮」,並指出上月末通車的伶仃洋大橋是改革開放的新起點。
文章詳細描述了習近平自上任以來如何推動改革,包括精簡中央和國家機構、實施司法和農村改革等。依據文章內容,習近平曾形容:「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必須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
然而,專家和學者對此表示質疑,認為這些所謂的改革實則為「高階黑」。日本靜岡大學教授楊海英指出,黨媒試圖用諂媚之詞美化習近平的倒車行為,而非真正的改革。他表示:「『習博士』只有倒退,沒有改革。」
旅美學者鄧聿文則認為官媒盛贊習近平的「改革功績」與強調「制度自信」看似矛盾,實則反映了中共的畸形開放。他指出,中共在財稅和土地政策上可能會做出一些修改以緩解地方政府的財政危機,但不會進行真正的政治改革。
本次三中全會前夕,中共當局宣佈對兩任前國防部長魏鳳和李尚福的黨內處理決定,被疑將在三中全會上進行軍隊的政治清洗。
此次中共官媒文章中,著墨重點在於習近平進行精減軍隊、軍中改革及反腐。今年6月,習近平還曾親赴中共老巢延安召開軍委政治會議,強調「政治建軍」和「槍桿子要掌握在對黨忠誠可靠的人手中」。
在經濟方面,文章謳歌習近平推動新質生產力、建立自貿區、激發社會活力等。
然而,隨著《香港國安法》等的推出,外資不斷退出中國,中國經濟更是斷崖式下跌。《華爾街日報》最新報道指,中國地方政府積累了高達11萬億美元的賬外債務,這些包括房地產在內的專案大多以失敗或爛尾告終。
習近平提出的新質生產力也未能取得實效,多家龍頭科技企業被美國制裁,令最關鍵產業,如晶片和人工智慧技術,遠遠落後於西方國家水平。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但專家和學者普遍認為,這些改革僅是維護政權和習近平個人權力的手段,並不會觸及真正的政治改革。而胡錫進對三中全會《決定》的解讀引發的爭議,惹起外界關注。
※ 本文由萌芽機器人自動轉貼自維基新聞,並有透過程式將可能的簡體中文自動轉換為台灣正體中文,新聞內容僅供參考,若有任何錯誤之處還請見諒!
關於維基新聞:他們是一群志願者,使命是建立一個高品質,更新迅速,內容公正準確,且具有新聞價值的網站。所有在維基新聞網站內的內容都在自由版權許可下發布。這使得他們的內容能夠被自由的重新發佈與使用,並希望對全球數位資訊共享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