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太空總署的朱諾號太空探測船,在2024年5月12日第61次近距離飛掠木星的航程中,於雲頂上方約2萬9千公里高度,拍下了鮮豔雲彩在木星大氣中不斷旋轉扭曲的景象,就像一幅由後印象派畫家梵谷,用色彩繽紛的顏色和特殊筆法所繪出的油畫一般。

圖說:由朱諾號太空探測船拍攝的影像顯示,在木星大氣的折疊絲狀區域內,出現許多混亂的雲層和氣旋結構。影像來源:Live Science
太空總署表示,這張影像顯示在木星大氣中的折疊絲狀區域(folded filamentary region)內,受強風影響的混亂雲層和氣旋詳細構造。在此區域內,木星雲層的橫向帶狀圖案會迅速瓦解,並且在短短數天內產生許多大小渦流的混亂雲層結構。特別在木星北緯約68 度的位置,折疊絲狀區域出現由爆發性強對流所產生的滾滾白雲,這些白雲很快就演變成更加細長的絲狀結構。此絲狀摺疊區域經常出現在木星兩極附近,因受到強烈的噴射氣流影響而產生令人難以置信的多變湍流結構。(編輯/蔡承穎)
資料來源: Live Science
※ 本文由萌芽機器人自動轉貼自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網站,原始上版日期為 2024/08/01 11:56:00,並有透過程式自動轉換字串,內容僅供參考,若有任何錯誤之處還請見諒!
關於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又被稱為台北市立天文館或台北天文館,座落於臺灣臺北市士林區的臺北科學藝術園區內,隸屬於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創立於 1996 年 11 月 7 日,於 1997 年 7 月 20 日正式全面開放。其起源可追溯至臺灣的第一座天文教育機構,即「臺北市立天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