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瓶座δ南流星雨是每年固定發生的中型流星雨之一,母來源天體為96P/ Machholz 2,發生日期一般位於7月12日至8月23日之間,根據國際流星組織預測,今年的極大期在7月31日,當日輻射點約於20時30分從東南方升起,ZHR約25,流星速度中等,約41公里/秒,亮度偏暗,極限星等為6.5。
今年寶瓶座δ南流星雨極大期當日的月相為殘月,月光影響微弱,觀賞條件佳,輻射點一直到日出之前都可以觀測得到,因此整夜皆為良好的觀賞時段。但以臺灣緯度而言,由於輻射點的仰角偏低,受大氣消光影響程度較大,再加上流星本身亮度不高,可能會影響觀測成效。由於流星出現的時間和位置並不固定也無法預測,建議選擇較無光害且視野遼闊處,躺下後輕鬆注視著天空,用肉眼就能盡情觀賞這場流星雨,若使用高感度數位相機攝影,還能留下精彩美景。(編輯/陳佑豪)

圖說:2024年7月31日22時寶瓶座δ南流星雨輻射點示意圖。
※ 本文由萌芽機器人自動轉貼自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網站,並有透過程式自動轉換字串,內容僅供參考,若有任何錯誤之處還請見諒!
關於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又被稱為台北市立天文館或台北天文館,座落於臺灣臺北市士林區的臺北科學藝術園區內,隸屬於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創立於 1996 年 11 月 7 日,於 1997 年 7 月 20 日正式全面開放。其起源可追溯至臺灣的第一座天文教育機構,即「臺北市立天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