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5日(五)13時6分,地球繞太陽公轉將透過軌道上距離太陽最遠的位置,稱為「遠日點」。今年地球透過遠日點時,距離太陽1.016725天文單位(AU),也就是1億49,59萬7,871公里。若與1月3日地球透過近日點時,與太陽的距離為0.983307AU,也就是1億4,710萬634公里相比,遠了將近約500萬公里。也因為如此,遠日點時的太陽視半徑比近日點時小了約3.3%,為全年中太陽最小的一天。

圖說:2023年地球過近日點與遠日點時所拍攝的太陽,可明顯看出其大小變化。
雖然地球透過遠日點、近日點的時間,均在夏至、冬至後不久。但是地球上的四季變化,主要的原因是地球轉軸傾斜了約23.5°,造成北半球夏季太陽過中天仰角較高,地球表面單位面積接收的光量較多。因吸陽光能量較多,平均氣溫、海溫也較高。而冬季太陽過中天仰角較低,地球表面單位面積接收的光量較少,因吸陽光能量較少,平均氣溫、海溫則較低。(編輯/蔡承穎)
※ 本文由萌芽機器人自動轉貼自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網站,並有透過程式自動轉換字串,內容僅供參考,若有任何錯誤之處還請見諒!
關於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又被稱為台北市立天文館或台北天文館,座落於臺灣臺北市士林區的臺北科學藝術園區內,隸屬於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創立於 1996 年 11 月 7 日,於 1997 年 7 月 20 日正式全面開放。其起源可追溯至臺灣的第一座天文教育機構,即「臺北市立天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