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小組發現了一顆新的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它圍繞著一顆距離地球僅54.6光年的超冷矮星(ultracool dwarf star)執行。這顆新發現的系外行星被命名為SPECULOOS-3 b,體積比地球略小,但溫度比地球高得多。這項發現發表在《自然天文學》期刊。

圖說:SPECULOOS-3 b的凌日光度測量。(Credit: Gillon et al., 2024.)
「尋找超冷恆星的行星」(SPECULOOS)計畫旨在尋找太陽系附近一些最小、最冷的恆星周圍可能適合居住的系外行星。它採用了一個由6個1米口徑的機器人望遠鏡組成的網路:智利SPECULOOS-South(SSO)天文臺的4個望遠鏡,西班牙特內裡費島SPECULOOS-North(SNO)天文臺的Artemis望遠鏡,以及墨西哥San Pedro Martir天文臺的SAINT-EX望遠鏡。
SPECULOOS-3(也稱為LSPM J2049+3336)是SPECULOOS計畫中觀測到的一顆恆星,它是一顆光譜型別為M6.5的超冷矮星,大約比太陽小8倍,質量小10 倍。這顆恆星的年齡估計為66億年,有效溫度(Effective temperature)為2800 K。由比利時列日大學的Michaël Gillon領導的研究小組最近在SPECULOOS-3的光變曲線中檢測到了類似凌日的訊號。對這顆恆星的後續觀測發現,這個訊號是由一顆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所引起。SPECULOOS-3 b的半徑約為地球的0.977倍,每17.28小時繞其母恆星執行一次,該行星的平衡溫度約為553 K。
研究人員指出,如果SPECULOOS-3 b含有岩石成分,那麼它的質量約是地球的0.93倍。論文作者強調,由於它的高輻射,以及木星大小般的母恆星的紅外線亮度,可成為韋伯太空望遠鏡最有希望研究的岩石系外行星之一,以便進行詳細的發射光譜特性分析。(編譯/吳典諺)
資料來源:phys.org
※ 本文由萌芽機器人自動轉貼自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網站,原始上版日期為 2024/06/16 10:41:00,並有透過程式自動轉換字串,內容僅供參考,若有任何錯誤之處還請見諒!
關於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又被稱為台北市立天文館或台北天文館,座落於臺灣臺北市士林區的臺北科學藝術園區內,隸屬於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創立於 1996 年 11 月 7 日,於 1997 年 7 月 20 日正式全面開放。其起源可追溯至臺灣的第一座天文教育機構,即「臺北市立天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