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陀螺儀問題,哈伯太空望遠鏡目前處於安全模式,暫停了其科學活動。不過NASA對哈伯未來與其他望遠鏡合作,將來能持續為太空探索做出貢獻仍持樂觀態度。5月24日哈伯太空望遠鏡因陀螺儀(gyro)持續出現問題而進入安全模式,暫停了所有的科學操作,目前哈伯的儀器仍保持穩定,且望遠鏡的健康狀況良好。
目前太空船上的6個陀螺儀中,3個仍處於活動狀態,而當哈伯目前3個陀螺儀中的之一傳回錯誤的遙測讀數時,望遠鏡就會自動進入安全模式。哈伯陀螺儀測量望遠鏡的旋轉速率,是決定和精確控制望遠鏡指向方向系統的一部分。在過去的六個月中,因一個特定的陀螺儀返回的錯誤讀數越來越多,導致太空船多次進入安全模式並暫停科學觀測,同時望遠鏡等待來自地面的新指令。為了恢復科學操作,NASA正在考慮一種新的操作模式,即哈伯將僅使用一個陀螺儀進行操作,同時保留另一個陀螺儀以供將來使用。團隊預計在六月中旬之前再次恢復科學運作。一旦進入單陀螺儀模式,NASA預計哈伯將在未來幾年與其他天文臺一起繼續進行新的宇宙發現,例如韋伯和未來的羅曼太空望遠鏡(Nancy Grace Roman Space Telescope)。
哈伯是美國NASA和歐洲太空總署於1990年發射的太空望遠鏡,最近剛慶祝其成立34週年。由於其不受地球大氣影響,因此可以提供高解析度的天體影像,這帶來了許多科學突破,例如準確地確定宇宙的膨脹速度、觀測最遙遠的星系以及研究系外行星的大氣層。哈伯的獨特功能使其成為天文學史上最重要的儀器之一。(編譯/趙瑞青)
資料來源:SciTechDaily

圖說:此張哈伯太空望遠鏡的影像於2009年5月19日在第4次維修任務部署後所拍攝。圖片來源:NASA
※ 本文由萌芽機器人自動轉貼自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網站,原始上版日期為 2024/06/08 11:04:00,並有透過程式自動轉換字串,內容僅供參考,若有任何錯誤之處還請見諒!
關於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又被稱為台北市立天文館或台北天文館,座落於臺灣臺北市士林區的臺北科學藝術園區內,隸屬於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創立於 1996 年 11 月 7 日,於 1997 年 7 月 20 日正式全面開放。其起源可追溯至臺灣的第一座天文教育機構,即「臺北市立天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