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30日訊】
多個美國傳媒陸續使用人工智慧生成的新聞內容,傳媒公司指可以提升閱讀體驗,但亦有反面聲音。
《華盛頓郵報》的手機應用程式五月末開始新增「自動總結」功能,用家點選後可看到人工智慧生成的「關鍵要點」。介面顯示總結是AI生成,並經過編輯審稿。報社前傳媒事務記者法爾希說,他不確認他是否會信任由一個機械人去點出記者用數日或數周寫出的報道有何要點。
USA Today的母公司Gannett也啟用基於AI的程式,在記者人工撰寫的稿件之前放置AI生成的摘要。The Verge報道,Gannett在內部檔案表示,程式經過了九個月的內部培訓,投入使用可以加強報道並提升讀者的閱讀體驗。
Gannett之前曾經嘗試使用人工智慧撰寫高中體育新聞,但報道遭到讀者嘲笑,計劃在劣評中擱淺。《體育畫報》曾在去年被揭發刊登AI生成的文章,工會當時批評雜誌社不尊重讀者,雜誌最後終止和AI服務提供商Advon的合作。
而科技新聞網站CNET早在2022年末已開始刊登AI撰寫的文章,亦直接引致CNET自此之後刊登的所有內容被英文維基百科列為不可靠來源。
也有平臺反其道而行,Medium就由本月開始禁止創作者發表完全由AI生成的收費文章,且會限制推介AI生成的免費內容。
市場營銷公司NP Digital在68個網站發表744篇文章,其中一半是完全由人工智慧生成,這些文章在五個月後僅吸引到每月平均52位讀者閲讀,相反真人撰寫的閲讀人數達到283人,數目是AI文章的五倍。平均每篇文章計,真人撰寫的也被AI生成的內容吸引到更多閱讀。報告指真人撰寫的稿件在提供背景等方面更具優勢,而AI生成的內容更似純粹的堆砌,會錯過細微的差別,淪為雞同鴨講。
Futurism的科技撰稿人迪普雷認為,讀者可以在透過署名和行文甄別新聞網站上的報道是否是AI生成:「AI文章一般看著就像外星人來到了地球,從未用過吸塵機,也不知道何謂吸塵機。」
AI自己怎麼「看待」呢?我們向ChatGPT尋求了「回應」。
“我對越來越多正規媒體刊登AI撰寫的新聞內容持謹慎樂觀的態度。
樂觀的一面:
- 效率提升:AI在處理大量資料和快速生成內容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可以幫助媒體更高效地報道新聞。
- 廣泛覆蓋:AI可以全天候工作,為讀者提供實時更新的新聞報道,提高資訊傳播的時效性。
- 個性化服務:透過大資料分析,AI可以根據讀者的興趣愛好,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新聞內容,提升使用者體驗。
謹慎的一面:
- 內容質量和可靠性:儘管AI可以生成大量內容,但其準確性和深度尚不能與人類記者匹敵。尤其是涉及複雜問題的報道,例如政治分析或社會熱點事件,AI可能會缺乏必要的敏感性和深度洞察。
- 倫理和道德問題:如果AI被用於生成誤導性或虛假新聞,可能會對社會造成負面影響。例如,AI生成的虛假資訊可能被利用來操縱輿論或進行網路犯罪。
- 就業影響:AI的廣泛應用可能會導致部分新聞崗位的流失,對新聞從業人員的就業造成一定衝擊。
- 讀者信任度下降:部分讀者可能對AI生成的內容持懷疑態度,認為其缺乏人性化的視角和深度分析,這可能會影響媒體的公信力。
綜合來看,AI在新聞行業的應用充滿潛力,但需要在內容質量、倫理規範和行業就業等方面進行有效的監督和規範。媒體在使用AI撰寫新聞內容時,應該保持透明,明確標注AI生成內容,並建立嚴格的審核機制確保資訊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綜合來看,AI在新聞行業的應用充滿潛力,但需要在內容質量、倫理規範和行業就業等方面進行有效的監督和規範。媒體在使用AI撰寫新聞內容時,應該保持透明,明確標注AI生成內容,並建立嚴格的審核機制確保資訊的準確性和可靠性。”——ChatGPT
※ 本文由萌芽機器人自動轉貼自維基新聞,並有透過程式將可能的簡體中文自動轉換為台灣正體中文,新聞內容僅供參考,若有任何錯誤之處還請見諒!
關於維基新聞:他們是一群志願者,使命是建立一個高品質,更新迅速,內容公正準確,且具有新聞價值的網站。所有在維基新聞網站內的內容都在自由版權許可下發布。這使得他們的內容能夠被自由的重新發佈與使用,並希望對全球數位資訊共享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