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渦星系NGC 6744
旋渦星系NGC 6744位於孔雀座,距離我們3,000萬光年,是目前所知最大的漩渦星系之一。歐幾裡得望遠鏡的視野很廣,在一次攝影中就能夠將整個星系納入。不僅顯示出整個星系中範圍更大的旋臂構造,還能同步呈現出其中的精細結構。例如旋臂中形狀像「馬刺」的羽狀塵埃雲。如此的攝影效能,讓科學家能同時計算星系內單一恆星的數量,以及測量追蹤星系中恆星和塵埃的分佈與運動,進而繪製包含恆星形成區的分子雲與塵埃分佈圖。

圖說:畫面中央的旋渦星系NGC 6744散佈著許多亮點。從明亮的星系核心以順時針方向往外延伸出多條旋臂,彼此之間無法完全區分。在星系上方往外延伸出的旋臂尾端,有一條薄薄的光暈。在影像左下角呈現被光暈包圍的2個亮點。影像來源:ESA

圖說:旋渦星系NGC 6744的放大圖,顯示出星系核心十分明亮,從核心四周的圓盤向外延伸出多條旋臂。棒狀的光暈從核心向上和向下延伸至與旋臂交接處。深色如同靜脈分支狀的塵埃結構貫穿不同的旋臂。恆星則是以均勻分佈的方式散佈在整個星系中。影像來源:ESA
天文學家將運用歐幾裡得望遠鏡的觀測成果,研究星系中恆星形成、星際塵埃、氣體之間的連動關係。並藉由繪製不同種類恆星在整個星系中的分佈以及恆星形成時的位置,來揭開形成旋渦星系結構背後的物理原理。另外,運用這些成果還能進一步研究如何識別球狀星團,並搜尋NGC 6744周圍的矮星系。

圖說:旋渦星系NGC 6744影像上方的放大圖,呈現出因星系合併過程潮汐力影響而被拋灑至宇宙空間的弧狀恆星流,其中含有球狀星團,尾端則有一群類似矮星系核心的扁橢圓狀恆星群。影像來源:ESA
星系團Abell 2764
星系團Abell 2764位於鳳凰座,距離我們約 10 億光年。由歐幾裡得望遠鏡拍攝影的像顯示,在星系團狹小的空間中,約有數百個星系受到重力影響,圍著著由暗物質組成的星系團暈繞轉。影像中同時呈現出各類不同的天體,包括星系團外的許多背景星系、比Abell 2764更遙遠的星系團、被星系潮汐力拋入宇宙空間的恆星流、因重力作用相互合併中的星系,以及一個幾乎以正側面朝向我們,呈現出薄如紙片圓盤的漩渦星系。

圖說:影像右上角有許星系群聚在一起的集團,就是星系團Abell 2764。其中的星系看起來像擠在狹小空間中的明亮球體和橢球體。在影像中其他區域,均勻散佈著代表星系的微小的亮點和發光球體。影像來源:ESA

圖說:在這張星系團Abell 2764放大影像中,各星系外圍的光暈看來十分混亂,顯示這些擠在狹小空間中的星系正發生劇烈的重力互動作用與相互合併。影像來源:
藉由歐幾裡得望遠鏡的廣視野,這張影像讓天文學家能直接測量星系團Abell 2764的半徑,並同步研究其外圍的構造。另外,上一篇提及的星系團Abell 2390一樣,天文學家能夠直接觀察在宇宙形成後約7億年就誕生在星系團中的遙遠星系,是如何形成與演化的。
多拉多星系群(Dorado Group of galaxies)
多拉多星系群位於劍魚座,距離我們 6,200 萬光年。是南天中擁有星系種類最多樣化的星系群之一。在歐幾裡得望遠鏡拍攝的影像中,捕捉了星系合併的演化過程,清楚呈現出因星系間重力作用所拋出的恆星流,和星系核心因重力相互吸引,多次相互穿越所產生的殼層構造。由於多拉多星系群較年輕,因此其中的星系仍處於相互合併與爆發性產生恆星的「星爆」演化階段。

圖說:此影像呈現變動中的多拉多星系群,最大的兩個星系位於畫面中央,周圍有大範圍且相互接觸的球形光暈,代表這兩個星系因重力互動作用正在進行合併,另在在畫面左下方有個較小的橢圓光暈,3個星系看起來都非常明亮,說明瞭星系正因重力互動作用而爆發性的形成恆星。最後在畫面左上方,有兩個較暗的矮星系。資料來源:ESA
歐幾裡得望遠鏡所拍攝的影像,可同時精確呈現如球狀星團、星系互動作用、星系群與其中的恆星流等,大小差異甚多的天體構造與演化過程,讓天文學家能夠直接看見星系群中的個別星系,是如何隨時間演化和合併,藉此瞭解星系是如何在暗物質暈內形成,並進一步調整宇宙演化的模型。

圖說:多拉多星系群中的矮星系,其中一個呈現細長橢圓的光暈。另一個呈現接近圓形的橢圓。資料來源:ESA
目前天文學家科學正運用歐幾裡望遠鏡,紀錄並建置多拉多星系群中,圍繞每個星系的球狀星團完整清冊。一旦我們知道這些星團的位置,就可以運用它們來追蹤與推算星系形成的歷史與方式。接下來也將運用這些資料來尋找星系群周圍的新矮星系。
關於歐幾裡得太空望遠鏡
歐幾裡得太空望遠鏡由歐洲太空總署建造和運營,並獲得美國太空總署的資助。負責營運的歐幾裡得計畫聯盟,由15個歐洲國家、美國、加拿大和日本等300多個研究所的2,000多名科學家組成。負責提供科學儀器服務和觀測資料分析。空中巴士公司則負責開發酬載望遠鏡的模組。美國太空總署提供安裝在望遠鏡上的近紅外光譜儀和光度計(NISP)。(編輯/蔡承穎)
資料來源:ESA
※ 本文由萌芽機器人自動轉貼自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網站,原始上版日期為 2024/05/27 18:44:00,並有透過程式自動轉換字串,內容僅供參考,若有任何錯誤之處還請見諒!
關於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又被稱為台北市立天文館或台北天文館,座落於臺灣臺北市士林區的臺北科學藝術園區內,隸屬於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創立於 1996 年 11 月 7 日,於 1997 年 7 月 20 日正式全面開放。其起源可追溯至臺灣的第一座天文教育機構,即「臺北市立天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