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車五將於5月10日近午夜的時間合月,但因為合的當下該恆星已落於地平線下看不見,僅能夠在當天20:00左右看見它在西邊天空與月球靠得較近的樣子。中國古星官中的五車,屬於二十八宿中的畢宿,正好是由五顆亮星組成的車輪狀,意為五輛戰車,其中以五車二最為明亮,五車五排第二。雖然在臺灣僅能見到五車五合月,但在非洲及巴西則有機會見到月掩五車五的特別天象。

圖說:5月10日20:00西方低空可見五車五在眉月旁,其中月球已被放大四倍。
五車(讀作居)五是一顆位於金牛座與御夫座天區交界的1.6等亮星,過去曾有兩個名稱:金牛座β和御夫座γ,正是因為該星點由金牛座及御夫座共同使用的關係,拜耳命名法中才會給出兩個名字,但當現代星座邊界在1930年被確定時,御夫座γ的名稱基本上已不再使用,僅留下金牛座β的用法,傳統星名El Nath是由阿拉伯語系中流傳下來的,語意為對接,即牛角之意,韓國遊戲-楓之谷中將天空之城在國際版及大陸版冠以艾納斯島(El Nath)為名其實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反倒是臺版的翻譯將其正名回來了。
雖然五車五是非常亮的恆星,但由於5月10日為初三,月球在天黑沒多久馬上就下山了,因此在能見到月掩五車五的地區也多數為白天,至少需使用雙筒望遠鏡或小型望遠鏡觀察較合適。(編輯/許晉翊)

圖說:上圖為能見到掩星的區域,其中實線面積中有塗色則代表肉眼有機會可見,其餘虛線內範圍則僅於白天可見。
※ 本文由萌芽機器人自動轉貼自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網站,並有透過程式自動轉換字串,內容僅供參考,若有任何錯誤之處還請見諒!
關於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又被稱為台北市立天文館或台北天文館,座落於臺灣臺北市士林區的臺北科學藝術園區內,隸屬於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創立於 1996 年 11 月 7 日,於 1997 年 7 月 20 日正式全面開放。其起源可追溯至臺灣的第一座天文教育機構,即「臺北市立天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