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慶祝升空34週年的哈伯太空望遠鏡,馬上遇到了亂流。哈伯於4月23日進入了「安全模式」。原因是持續存在的陀螺儀問題。然而哈伯的望遠鏡本體及其他儀器穩定且狀態良好。當哈伯太空望遠鏡現有的三個陀螺儀中的一個出現故障時,望遠鏡會自動進入安全模式。這些陀螺儀用於測量望遠鏡的轉向速率,並且是確定望遠鏡指向方向系統的一部分。在安全模式下,科學任務暫停,等待地面的新指令。
陀螺儀曾在去年11月有過相似的故障導致哈伯進入安全模式。NASA團隊目前正在努力找出解決方案。如有必要,哈伯還是可以重新配置陀螺儀,僅使用一個陀螺儀運作,另一個陀螺儀則保留備用。在2009年的第五次也是最後一次維修任務中,哈伯曾安裝了六個新的陀螺儀。迄今為止,其中三個陀螺儀仍然運作正常。哈伯使用三個陀螺儀順暢的運作了近十五年,但如果需要,僅使用一個陀螺儀也可以繼續進行科學觀測。

圖說:哈伯太空望遠鏡。
好訊息是,NASA宣佈哈伯已於4月29日恢復了科學運作,且狀態良好,並且再次使用其現有的三個陀螺儀進行任務。哈伯的所有儀器都已上線。其實哈伯望遠鏡近年來已多次進入安全模式,每一次都安然度過。然而自2009年的最後一次維修後,目前不打算再次派人去維修它。哈伯望遠鏡是低軌道衛星,除非再推它一把,否則其最終命運估計將於2030至2040年間因為與地球大氣摩擦而墜毀。在這34年間,哈伯進行了多項升級及維修,推薦大家閱讀文章「出事了哈伯!細數哈伯太空望遠鏡31年來的維修升級史」。(編輯/段皓元)
資料來源:NASA Hubble Mission Team
※ 本文由萌芽機器人自動轉貼自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網站,原始上版日期為 2024/05/02 16:24:00,並有透過程式自動轉換字串,內容僅供參考,若有任何錯誤之處還請見諒!
關於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又被稱為台北市立天文館或台北天文館,座落於臺灣臺北市士林區的臺北科學藝術園區內,隸屬於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創立於 1996 年 11 月 7 日,於 1997 年 7 月 20 日正式全面開放。其起源可追溯至臺灣的第一座天文教育機構,即「臺北市立天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