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發生月掩火星天象,本次的月掩火星因出現在上午,此時火星亮度1.1等,視直徑4.78",且月相接近殘月,因此用肉眼難以觀看。建議運用雙筒或小型望遠鏡輔助,或以攝影方式記錄,才容易觀察或欣賞這次難得出現的天象。火星在當日10時38分自月球亮緣掩入,11時57分自暗緣復出。

圖說:5月5日10時38分起,臺灣可見月掩火星示意圖。
下一次臺灣可見的月掩火星在2030年6月1日,天象發生之後約6小時接續出現日偏食,因此觀測的困難度高。而全程在臺灣可見的月掩火星,發生於2042年8月20日上午。至於臺灣全程可見且出現在夜晚的月掩火星,就要等到約百年後的2136年2月16日凌晨了。

圖說:5月5日全球可見月掩海王星的區域圖。其中青色實線標示月出或月沒時掩星的區域,白色實線為夜間可見掩星事件的南、北界線,藍色實線為晨昏可見掩星事件的南、北界線,紅色虛線為白晝可見掩星事件的南、北界線。
另,同日亦發生月掩海王星天象,但臺灣無法看見。墨西哥可見出現於白晝的月掩海王星,紐西蘭可見出現於夜間的月掩海王星。(編輯/蔡承穎)
※ 本文由萌芽機器人自動轉貼自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網站,並有透過程式自動轉換字串,內容僅供參考,若有任何錯誤之處還請見諒!
關於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又被稱為台北市立天文館或台北天文館,座落於臺灣臺北市士林區的臺北科學藝術園區內,隸屬於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創立於 1996 年 11 月 7 日,於 1997 年 7 月 20 日正式全面開放。其起源可追溯至臺灣的第一座天文教育機構,即「臺北市立天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