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極為罕見的「四重」太陽閃焰幾乎在同一時間從太陽表面的4個不同區域爆發,所拋射帶電物質可能在未來幾天到達地球,並形成大型太陽風暴。此次爆發事件來自3個太陽黑子和一個懸浮前述黑子之間的大型電漿環。涵蓋了面向地球約三分之一的太陽表面。

圖說:4月23日時,太陽閃焰幾乎同時從太陽表面的四個不同區域爆發。影像來源:Live Science
同時發生的閃焰稱為交感太陽閃焰。當太陽表面上方巨大拱型磁場環將太陽黑子連線在一起時,就會發生這種型別的太陽爆發。一個閃焰爆發就會觸發其他閃焰。目前尚不清楚此次閃焰群體爆發的威力有多大。但因太陽黑子面積很大,極有可能產生大規模的日冕物質拋射(CME)。若得到觀測證實,拋射出的大量帶電粒子可能會在未來幾天內抵達地球,形成活耀絢麗的極光。

圖說:太陽閃焰4連爆,僅是本次大規模太陽表面爆的發現像之一。影像來源:Live Science
根據分析了近40年太陽閃焰資料的研究顯示,交感太陽閃焰在太陽活動極大期期間或前後發生機率更高,太陽活動極大期是太陽在約11年太陽週期中最活躍的階段。一些天文學家認為,太陽已進入活動極大期的高峰,比最初預測的時間早了約一年左右。接下來除了將迎來更頻繁、更劇烈的太陽風暴之外,還伴隨著太陽黑子數量增加。(編輯/蔡承穎)
資料來源:Live Science
※ 本文由萌芽機器人自動轉貼自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網站,原始上版日期為 2024/04/25 13:35:00,並有透過程式自動轉換字串,內容僅供參考,若有任何錯誤之處還請見諒!
關於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又被稱為台北市立天文館或台北天文館,座落於臺灣臺北市士林區的臺北科學藝術園區內,隸屬於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創立於 1996 年 11 月 7 日,於 1997 年 7 月 20 日正式全面開放。其起源可追溯至臺灣的第一座天文教育機構,即「臺北市立天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