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11月以來,航海家1號終於在4月20日首次傳回有關其機載工程系統健康狀況和狀態的資料,而下一步是讓其能夠再次傳回科學資料。航海家1號於2023年11月14日開始向地球傳送一串亂碼,儘管得知其仍可接收命令並在其他方面正常執行,但今年3月工程團隊證實,該問題與太空船的三臺機載電腦之一(FDS)有關,FDS負責將科學和工程資料傳送到地球前將其打包,團隊發現負責儲存FDS部分記憶體的單一晶片無法運作,導致科學和工程資料無法使用。由於無法修復晶片,團隊決定將受影響的程式碼放置在FDS記憶體的其他位置,但沒有一個位置大到足以容納完整的程式碼。

圖說:藝術家對航海家1號太空船在2012年進入星際空間的想像圖。圖片來源:NASA/JPL-Caltech
團隊制定了一個計劃,將受影響的編碼劃分為多個部分,並將這些部分儲存在 FDS中的不同位置。為了使這個計劃發揮作用,還需要調整這些程式碼,以確保它們仍然可以作為一個整體運作,因此還需要更新FDS其他部分對程式碼位置的任何引用。團隊於4月18日將其傳送到FDS記憶體中的新位置,航海家1號距離地球240億公里,無線電訊號從地球到航海家1號單程需要22.5個小時,往返至少就要45個小時,當團隊在4月20日收到太空船的回覆時,他們發現修改是有效,這五個月來第一次能夠檢查太空船的健康狀況和狀態。在接下來的幾週內,團隊將重新定位和調整FDS軟體其他受影響的部分,包括將開始返回科學資料的部分。

圖說:4月20日團隊成員在NASA會議室裡慶祝,在過去的五個月裡終於收到有關航海家1號健康和狀態的資料。圖片來源:NASA/JPL-Caltech
航海家1號和2號是目前唯一在星際空間(恆星之間的空間)飛行的太空船。航海家2號目前仍繼續正常運作中。二者皆已發射超過46年,是史上執行時間最長、距離最遠的太空船,並且皆飛越了土星和木星,而航海家2號還飛越了天王星和海王星。(編譯/趙瑞青)
資料來源:NASA
※ 本文由萌芽機器人自動轉貼自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網站,原始上版日期為 2024/04/24 14:17:00,並有透過程式自動轉換字串,內容僅供參考,若有任何錯誤之處還請見諒!
關於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又被稱為台北市立天文館或台北天文館,座落於臺灣臺北市士林區的臺北科學藝術園區內,隸屬於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創立於 1996 年 11 月 7 日,於 1997 年 7 月 20 日正式全面開放。其起源可追溯至臺灣的第一座天文教育機構,即「臺北市立天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