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到一個非常古老的黑洞,目前無法解釋它如何在宇宙誕生大霹靂後僅4億年就存在。它位於GN-z11星系的中心,使用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的天文學家發現了它吞噬星系的證據,由於這是黑洞生長的一種方式。

圖說:GN-z11星系擁有宇宙中已知最古老的黑洞。(圖片來源:NASA、ESA和P. Oesch)
在JWST的觀測中,GN-z11似乎距離我們約134億光年,比銀河系小約100倍。然而,它有一個非常明亮的核心,意味在它的中心有一個黑洞。黑洞周圍有一個吸積盤,不斷的向黑洞中心輸送物質。吸積盤中物質的運動加熱了它,使它在紫外線下發光,這就是觀察看到的活躍星系核。由劍橋大學教授Roberto Maiolino領導的團隊,利用JWST的觀測結果研究星系中物質的運動,該研究發表在《自然》期刊。
沒有人確切知道早期宇宙中第一個黑洞是何時開始形成的。根據目前黑洞理論的標準模型,它們似乎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開始形成。超大質量黑洞可以從恆星質量的黑洞開始,繼續吸積物質不斷成長。如果GN-z11中的黑洞就是這樣形成的,那麼它應該是在一顆超大質量恆星死亡時誕生的。然後,不知何故,它的質量增加到太陽的600萬倍。然而,累積這麼大的質量需要近10億年的時間。JWST的觀測顯示,這個黑洞出現的時候,宇宙的年齡還不到10億年。所以,有些事情不合理,也許早期黑洞的成長速度比天文學家猜測的還要快。
也許還有另一種方式可以讓黑洞成長這麼快。像這樣非常早期的星系有很多物質可以形成恆星。然而,這也為黑洞提供了食物。事實證明,GN-z11的黑洞吞噬物質的速度比現代星系中的其他黑洞快得多。這對黑洞的成長很有利,由於它消耗了大量的氣體,並以超高速的風把氣體吹走,這會阻止恆星的形成。由於恆星是星系產生的,黑洞的吞噬實際上可以「殺死」星系。但對黑洞來說,它將耗盡可吃的物質時意味著它的滅亡。
未來使用JWST或其它未來的望遠鏡的觀測應該會發現這些黑洞的更多證據,意味著GN-z11可能不會是最古老的黑洞,天文學家期待更多的線索,來解開這些天體是如何在大霹靂後不久就形成。(編譯/吳典諺)
資料來源:phys.org
※ 本文由萌芽機器人自動轉貼自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網站,原始上版日期為 2024/01/24 11:09:00,並有透過程式自動轉換字串,內容僅供參考,若有任何錯誤之處還請見諒!
關於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又被稱為台北市立天文館或台北天文館,座落於臺灣臺北市士林區的臺北科學藝術園區內,隸屬於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創立於 1996 年 11 月 7 日,於 1997 年 7 月 20 日正式全面開放。其起源可追溯至臺灣的第一座天文教育機構,即「臺北市立天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