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0日訊】
新疆一個拘留所,一名31歲青年遭8名警察和國保人員酷刑審訊,用「老虎凳」、毛巾封口澆水、拔腳毛、生殖器上吊飲料樽等方法長達七小時被虐致死。案後《財新》報道被禁,去年加害者才因故意傷害罪入獄。
被下架財新報道 揭新疆疑犯被酷刑虐待致死### 實施刑訊逼供致死
編輯
事件的主角孫任澤生前家住新疆。報道指,31歲的孫任澤在新疆伊犁市因被指「尋釁滋事」被公安和國保刑事拘留,遭到長達七小時的酷刑。孫任澤被嚴重虐打後被送往醫院,但最終不治身亡。
在看守所審訊室期間,孫任澤被8名國保警察長達七小時殘酷折磨。他被強迫坐「老虎凳」、用毛巾封住口鼻澆水、拔腳毛、在生殖器部位吊起裝滿水的飲料樽等,目的是羞辱他和摧毀他的意志。
“多名被告人當庭陳述,審訊中,他們或讓孫任澤正背、反背鐵製審訊椅(俗稱「老虎凳」),每次背40多分鐘;或抽掉鐵架床下鋪床板,將僅穿短褲的孫任澤雙手、雙腳分別捆綁鐵架床前後兩頭,使其赤裸的身體承重在鐵格擋上,並將啞鈴放在肚子上,增加孫任澤腰部的難受程度;或將孫任澤懸空吊起,用毛巾敷臉澆水。”——《財新》,疑犯孫任澤之死
一名涉案警員年齡最小、首次參加刑偵專案組的劉獻永,用膠帶拔孫任澤的腿毛,將裝滿水的可樂瓶懸掛在孫任澤的生殖器上,或用戴著塑膠手套捏生殖器。拔陰毛、毛巾敷面澆水、直接水澆面部,大都是他所為。
劉獻永在庭上承認,這些做法是「想侮辱孫任澤的人格,摧毀他的心理防線」逼供。吳學民、劉獻永等人將孫任澤先後控制在審訊椅中、捆綁在鐵床上,對並多次用水澆淋孫任澤面部。
“靳博文對孫任澤最後時刻的回憶是:「……把孫任澤綁在高低床的下口,綁好後就開始給他灌水,還將芥末抹到孫任澤的眼睛、鼻子上讓他難受,用可樂瓶子給孫任澤扣鼻灌水,中間有人拿毛巾過來堵孫任澤的口鼻,然後接著灌水,這樣灌了有三四次,孫任澤在灌水的過程中就昏迷了。」朱生德的回憶是:「……將孫任澤綁在床上,拿毛巾蓋在孫任澤的臉上澆水,並接了一桶新水,然後又開始對孫任澤臉上澆水,澆了幾下孫任澤就沒有反應了,沒有掙扎也沒有喘息。」”——《財新》,疑犯孫任澤之死
參與殘害的有霍城縣公安局國保大隊5名警察,分別是吳學民、劉獻永、靳博文、師東華、朱生德。他們將渾身滿是傷痕的孫任澤帶進審訊室,實施捆綁、毆打、懸吊和水澆等多種刑訊手段。
根據影片顯示,審訊人員戴手套、用可樂瓶、啞鈴和毛巾對孫任澤實施捆綁和毆打。影片拍攝到鐵架床劇烈晃動,但無法看到孫任澤的表情和反應,表明孫任澤受重創。
根據被告證供,他們還抽孫任澤耳光,用PVC管抽打小腿、腳後跟,用老式搖把電話機電擊孫任澤身體,孫任澤最後大叫求饒。
報道指,監控影片顯示,從下午4點到11點半長達7個多小時的時間內,孫任澤被毛巾敷面澆水或直接澆水十幾次,其中長達16分鐘和15分鐘的有兩次;其餘時間每次懸吊20多分鐘。
經不起這樣殘酷虐打,9月27日凌晨孫任澤昏迷被送院,43天後於11月9日不治死亡,年僅30歲。
報道指,孫任澤系當地一名資深公殉職警察的孩子。2018年3月27日下午,孫任澤在家中被當地警方帶走,因「尋釁滋事」被拘留。家人此後一直無法取得其具體下落。
然而,警方此後始終未將實情告知家屬。直到去年11月,經孫家人多方打探,才得知案情經過:
8名警務人員多次轉移孫任澤關押地點,最後一間看守所,所長孫某亮命令副所長關閉監控系統,但姓柴的副所長秘密錄下過程,「多了個心眼兒,為以防萬一禍及自身」,留下關鍵證據證實孫任澤是因被殘忍虐待而死亡。
審訊室由國保大隊專用,俗稱國保辦案室,平時少用。影片顯示房內有辦公桌椅,鐵製高低床,牆上安裝有後窗附近監控。
儘管警方事後稱死因為孫任澤是審問時要求飲水,結果「把嗆」被嗆導致昏迷,但他的母親任亭亭多次向有關部門申冤,不服官方版本,最終真相大白於天下。
報道指,去年11月底,8名涉案警員分別被以故意傷害罪判3至13年徒刑。認定白震華等8人故意傷害罪成立。法院認為,8名被告皆為公安幹警,應預見刑訊逼供可能導致重大後果,但為取得證據採取刑訊行為最終導致死亡。8人為同一專案組成員,共同實施刑訊逼供。
白震華、何德福作為負責人,知情不制止,亦應承擔責任,被判13年有期徒刑。吳學民、劉獻永在刑訊過程中實施暴力,起主導作用,被判10至12年。其他4人在案中起次要或輔助作用,分別被判3至5年有期徒刑。
《財新》報道,另案處理的霍城縣看守所所長孫某亮、副所長柴某,被控犯翫忽職守罪,已在奎屯市法院開庭審理。兩人因積極賠償,獲得被害人家屬諒解書,目前尚未宣判。
這起被刑訊逼供致死案件最初之所以被封口,源於地方保護主義與資訊不透明。
這起新疆警方酷刑致死事件一出,立即在網上掀起熱議。但是《財新》相關報道後約10分鐘即被全網下架,在微博等搜尋引擎內也無法找到任何相關內容。這再次引發人們對新疆地區人權和法制狀況的擔憂。
中國民間傳媒《財新》是2009年由記者胡舒立創辦的,以敢言自由的報道姿態在新聞界享有較高聲譽。
去年底,《財新》刊登了緬懷李克強的社論《重溫實事求是思想路線》,以及分析政策問題的文章《2023終有一別》,被認為暗示對習近平政治經濟政策的質疑。
事發後,《財新》相關報道迅速傳開,但不久網站查無此報道。胡舒立個人微博內容也悉數消失。有分析指出,中國傳媒《財新》過於敏感的報道觸動了政治敏感線,或已受到未明處理。
※ 本文由萌芽機器人自動轉貼自維基新聞,並有透過程式將可能的簡體中文自動轉換為台灣正體中文,新聞內容僅供參考,若有任何錯誤之處還請見諒!
關於維基新聞:他們是一群志願者,使命是建立一個高品質,更新迅速,內容公正準確,且具有新聞價值的網站。所有在維基新聞網站內的內容都在自由版權許可下發布。這使得他們的內容能夠被自由的重新發佈與使用,並希望對全球數位資訊共享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