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3日訊】
臺灣副總統賴清德當選新任總統,是臺灣民主化、總統由直選產生後首次有政黨連贏三場總統選舉。延續民進黨八年政權的賴清德在勝選宣言,重申維護臺灣海峽現狀。立法院再現「朝小野大」政局。
臺灣今晚公佈總統大選結果,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與蕭美琴以四成得票率當選新一屆正、副總統。外界亦將焦點放在中國如何回應今次大選結果。
賴蕭配以五百五十八萬票勝出,較蔡英文近百萬票下跌。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趙少康隊伍以四百六十七萬票屈居次位。民眾黨柯文哲、吳欣盈隊伍以三百六十九萬票墊底。
中選會資料顯示,當選的賴清德較蔡英文2020年的817萬票減少近200萬票。整體投票率也由2020年的74.9%下降3.04%。
2024臺灣大選總統選舉結果出爐
編輯
臺灣總統選舉及立法院選舉今早八點開始投票,至下午四點結束。今次選舉獲外國傳媒關注,被形容為影響兩岸關係的關鍵投票。是次選舉投票率只有71.8%,為歷屆總統直選中倒數第二。
今年臺灣總統選舉結果出爐。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蕭美琴以40%得票率當選新一任正副總統,賴蕭配以得票數558萬票、得票率40.05%勝選,成功打破多年來單一政黨難連任三屆的詛咒。
相較2020年蔡英文連任的817萬票、2016首度勝選的689萬票,甚至是2012年蔡英文首度參選的609萬票,賴清德在這年的得票相較過去三屆選情,不論在得票數或是得票率,兩資料皆呈現下滑狀況。
賴清德比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多得九十一萬票,較民眾黨柯文哲更多一百八十九萬票。敗選的侯友宜與柯文哲均向支持者鞠躬致歉。
雖然國民黨及民眾黨在總統選舉得票合計過半,但因藍白合破局,加上民眾黨支持者未有大量「棄保」改投國民黨,釀成敗選。
國民黨與民眾黨本有意合作推舉聯合候選人,料可合計取得八百三十六萬票。若他們成功聯手,或影響今次選情,賴清德以及民進黨恐怕無法繼續取得任期。
另兩組總統候選人,國民黨的侯友宜、趙少康則以得票數467萬票、得票率33.49%居次,民眾黨的柯文哲、吳欣盈,以得票數369萬票、得票率26.46%墊底。
非常遺憾,
未能完成政黨輪替,
我讓大家失望,
在此,
我要深深表達我12萬分的歉意:
抱歉,
對不起大家。 — 侯友宜約莫在晚間八時上臺發表談話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公佈敗選結果。他在談話中表達歉意。侯友宜表示個人努力不足未能完成政黨輪替,向支持者鞠躬三次。他又祝賀對手賴清德當選,但期許新政府不負民望。
侯友宜之後表明會將感慨化為監察民進黨力量。他強調不會放棄,日後會更努力為國家服務。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被問到會否因此請辭,但他並未回復。
總統選舉結果出爐,民眾黨候選人柯文哲雖然得票處尾,但他在總部發表談話時,語氣轉為樂觀。柯文哲又開玩笑表示,黃珊珊原擬放假,但立即有八席新立委需交接,週日工作照常。
柯文哲指,在藍綠兩陣營壁壘下,他們一直未有放棄。雖感傷,但國家仍需前進。他亦誇耀,成功突破傳統,向世界證明臺灣不止藍綠。柯文哲最後呼籲支持者要努力,不放棄下次執政抱負。
“下一次我們一定可以執政,贏回這個國家。”——柯文哲
本次大選總統副總統總投票人數為1404.8萬人,較上屆總投票人數1446.4萬,減少約41.6萬;投票率則為71.86%,較四年前74.9%,微幅下滑3.04%;但對比八年前的投票率66.27%,則上升5.59%。
而這場選舉就是,
臺灣民主生命力的展現。
不夠的地方,
都需要更盡力去跟社會溝通。
身為執政黨,
未來我們也應該主動地走出去,
傾聽、團結,
凝聚最大共識,
讓國家繼續前進。 — 蔡英文
出現在支持者面前的賴清德,聲線沙啞但語氣冷靜。賴清德表示願成為代表所有臺灣人的總統,亦感謝一直以來民眾對政府的監督。他表示會反思民進黨在國會選舉目標未如理想,日後必須加強回應民意。
他指臺灣再次選擇民主,讓世人看到支援民主的決心。現任總統蔡英文也到場祝賀副手賴清德當選。她讚揚其他兩組候選人努力,並強調日後需要重啟朝野對話合作。
蔡英文表示,各方候選人都為今次選戰付出很多努力,並提出許多對國家發展有益的意見。她看好今次選舉能證明臺灣民主制度的生機與活力。
由於國會形成「朝小野大」局面,蔡英文強調選戰過程中的種種分歧見解,以及各方對話,將是未來朝野合作的開始。她指選民選擇的國會,需要政黨間更多溝通合作。
蔡英文感謝政敵的鞭策,也承認執政黨在優先問題上處理不足,未能將政策傳達完全。她強調民進黨今後將主動與社會溝通,聆聽各方觀點,以凝聚共識推動國家發展。
“我們守住了民主,也守住了勝利,這是一個屬於臺灣的夜晚,我們讓臺灣繼續成為世界的關鍵字。我要感謝投票給我的支持者,堅持到底。我也要謝謝沒有投票給我的臺灣人民,一直以來對民進黨的鞭策,我們並不完美,但我們一定要做最能回應民意的政黨。”——賴清德以沙啞的聲音說
各縣市選情解析
編輯
至於立法院選舉,區域立委席次73席,國、民兩黨各自奪下36席,藍綠在地方選情打平。由於在野派系掌控國會過半數議席,未來總統施政預料受阻撓,無單一政黨取得過半數議席。而立法院長一職目前以高雄前市長韓國瑜呼聲最高。
臺灣民眾黨奠定第三勢力地位
編輯
113席的立法院方面,國民黨取代民進黨成為最大黨,連同2名藍營無黨派有54席。民進黨僅餘51席,失11席。民眾黨有8席,確立第三大黨地位。兩個細黨時代力量及基進黨鎩羽而歸,議席全失。
臺灣大選將締造立法院「兩大一中」的局面,為臺灣近代首次,而三黨黨主席都會留任。民眾黨成功吸納第三勢力票源,倚仗立法院關鍵的八個議席,成為造王者,藍綠兩大黨都將需要拉攏其支援。
不過民眾黨依然在地區議席「食白果」、無一取勝。競選總統落敗的黨主席柯文哲坦言,地方組織力量不及大黨,對敗選不感意外,但認為成功證明臺灣不只藍綠兩營。
同樣敗北的國民黨籍新北市長侯友宜,甚至在新北市亦未能擊敗民進黨的賴清德,打擊政治聲望。侯友宜歸咎自己努力不夠,未有怪罪民眾黨,並感謝支持者及國民黨的支援。
地方層級方面,相比2020年,民進黨在南投縣由綠轉藍,其他縣市沒有改變。在六都立委席次,民進黨在臺南市六席及高雄市八席全數當選。
就「本命縣市」選情看,賴清德在執政臺南市8年獲得57萬票、得票率51%,表現略有下滑。柯文哲在執政臺北市8年獲得36.7萬票、得票率24%。柯文哲在籍貫新竹市得票率高達34%。新北市現任市長侯友宜獲得86萬票、得票率35%,賴清德在新北市得票率達38.6%。
國會選舉方面,區域立法委員七十三席由國、民兩黨各得三十六席拼和。民進黨失去十席,國民黨成長十四席。民眾黨贏得不分割槽立法委員八席。結果導致國會再次呈「朝小野大」狀態,國民黨為第一大黨。時代力量僅得百分二點五政黨票,失去所有立法委員席位。
而唯一一席無黨籍地方立委,則是苗栗縣第一選區由無黨籍的陳超明當選。但民進黨的36席,相較2020年的46席來說失去十席,國民黨則由22席成長了14席,加上友好的高金素梅、陳超明,穩坐國會第一大黨。
時代力量在今屆立法委員選舉中表現欠佳,所有參選人均失利。政黨票亦由去年七成下降至兩成五七,未能保住立法委員席位,亦未達三成領取政黨補助門檻。主席王婉諭帶領黨職人員向支持者鞠躬致,表示敗選在於未有做足,決定由全體決策委員負責請辭。
黨部發出新聞稿表示改革之路難行,感謝黨支持者。時代力量曾在太陽花運動中成為新興第三勢力,惟今次大選僅得少部份票數,未能在國會佔有席位。顯示黨勢已見回落。
選前民調顯示,民進黨的副總統賴清德領先幾個百分點,若最終當選,就會是民進黨歷來首次連贏三次總統選舉。外界注視民眾黨支持者會否「棄保」支援國民黨,增加勝算。
總統選舉結果
編輯
- 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蕭美琴獲得558萬票,得票率40.05%,當選連任
- 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趙少康獲得467萬票,得票率33.49%
- 民眾黨候選人柯文哲/吳欣盈獲得369萬票,得票率26.46%
賴蕭配相比其得票數較2020年蔡英文連任時的817萬票少近200多萬票。分析表示,儘管賴清德連任成功,但民進黨整體表現回落,已不能如2020年般保住高支援率。分析指民眾對執政方信心受影響。國民黨獲利顯著。
總投票人數為1404.8萬人,較2020年下降41.6萬人。本次投票率為71.86%,較2020年下滑3.04個百分點。
立法委員選舉結果
編輯
- 國民黨取得52席,民進黨51席,民眾黨8席,無黨籍2席
- 73個地方選區議席中,民進黨和國民黨各得36席
- 民進黨較2020年的46席下跌至36席
- 國民黨由22席增至36席
- 民眾黨在全國不分割槽得8席
- 原住民立委議席分配為:國民黨3席,民進黨2席,無黨籍1席
中國回應臺灣大選:「民進黨不能代表主流民意」
編輯
對於臺灣民進黨在總統及立法院選舉得票均不過半,中國國務院臺辦指,「臺灣地區」選舉結果顯示民進黨不能代表島上主流民眾,並重申「臺灣是中國的臺灣」。美國總統拜登重申美國不支援臺灣獨立。
※ 本文由萌芽機器人自動轉貼自維基新聞,並有透過程式將可能的簡體中文自動轉換為台灣正體中文,新聞內容僅供參考,若有任何錯誤之處還請見諒!
關於維基新聞:他們是一群志願者,使命是建立一個高品質,更新迅速,內容公正準確,且具有新聞價值的網站。所有在維基新聞網站內的內容都在自由版權許可下發布。這使得他們的內容能夠被自由的重新發佈與使用,並希望對全球數位資訊共享做出貢獻。